□王辉
桥自弯镇的公路旁,有一栋百年小木屋,这就是廖汉生将军的故居。
这是一栋简朴的小木屋,一栋低矮、寻常的小木屋,一栋历经风雨沧桑的小木屋。
小木屋,是典型的湘西北土家风格,三柱四棋,穿斗式全木结构。房屋背后是起伏绵连的大山,叫桑树垭,是桑植内外半县的交界处。山下是洪家关,山上就是桥自弯。山与山相连,情与情相依。
这栋小木屋注定是不平凡的,在那个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黑暗年代。从小木屋里走出了两代革命志士,养育了一位开国将军。
小木屋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由廖汉生将军的父母亲手所建。他父亲廖兰湘,毕业于湖南广益学校,是远近闻名的读书人,学成归来立志成为乡村教师,在偏僻山寨开馆收徒,传授新思想,开启新文明,誓以教育振兴乡里,报效国家。
那年,两把菜刀劈盐局后。贺龙久闻廖兰湘大名,敬重其文墨之才,希望他投身军中。廖兰湘仰慕贺龙雄才伟略,有感于时代大势大义,遂一改初衷,投笔从戎,进入贺龙军中,从事文书工作,被人敬称廖师爷、廖营副。那年,廖兰湘身染重疾,病逝军中,廖汉生才10岁。
在这栋小木屋里,廖汉生孤儿寡母饱尝旧社会贫困交加的痛苦。幸好在部队的资助下,廖汉生先后在县立高等小学、常德省立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念书。后来贺龙部队转战外地,在各种反动团防势力夹缝中求生存。廖汉生失去资助,不得不缀学在家,母子两人抱头痛哭。几十年后,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将军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艰难困苦的生活和社会的不公,在廖汉生幼小的心灵里,培育出追求正义、向往光明的种子。不久,年仅16岁的廖汉生就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从此拿起刀枪走向革命道路。
“吃的洋芋果(土豆),烤的转转火(篝火),盖的黄丝被(稻草),背的抓子火(土枪)。”在桑植鹤峰交界的大山深处,贺英率领的农民武装队伍开展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廖汉生与游击队员一起宿岩洞,食野果,饮山泉,过着原始人一样的生活。他在回忆录里曾经这样回忆那段艰难的游击岁月。
在这栋小木屋里,廖汉生经历过两次性命攸关的危险时刻。那次,贺英游击队被反动团防打散,廖汉生带领一家人暂避小木屋。陈渠珍部下闻讯追来“清剿”,他们只好躲在屋后大山,有家不能归,睡“天坑”,吃野菜,逃过一劫。另一次是红军作战经过桥自弯,思家心切的廖汉生趁着夜色回到小木屋,与亲人团聚。当地反动团防得知消息,便尾随追杀。一个伍姓农民前来报信。当晚,廖汉生匆匆告别家人。第二天天没亮,反动团防围住木屋就打,弟媳被打死,弟弟破壁而出,得以幸免。
从此以后,廖汉生就离开小木屋,离开家乡桑植,参加长征,转战大西北,建设新中国,一去四十四年。廖汉生有着血浓于水的深厚亲情。他怀着对家乡的殷殷之情和拳拳之心,曾经先后五次回到家乡。每次回来,他都情不自禁回忆峥嵘岁月,诉说军民血肉情谊,走近乡亲父老,拉家常,问冷暖,鼓励家乡人民战胜困难,早日脱贫致富。
从小木屋走出去的将军,虽然已经逝世多年,但他矢志不渝献身革命的精神,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永远激励着人民砥砺前行。
前些年,全市廉政文化优秀节目创作汇演,我负责组织参赛节目。突然想起小木屋里走出去的将军。他讲原则讲党性,制止地方政府为农民女儿安排工作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我和王成均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就把这个故事搬上舞台。
情景剧《将军与女儿》脚本几经修改,反复打磨推敲。县教育局精挑细选专业演员,外请剧团导演指导排练。为了身临其境感受将军的高风亮节,我们再一次参观他的故居,聆听他的革命故事。走进小木屋,就好像来到农家邻居做客一样轻松自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全面回顾了将军光辉灿烂的一生,一种感动,一种敬仰,在每个人心中慢慢升起。
廖将军五次回家乡,都不曾为自己的故居提出过任何要求,特别是他还有一个当了一辈子农民的女儿。听说,他的农民女儿就嫁在小木屋后面山上鸭儿池的刘家。那时候,在桥自弯赶场能见到她。她,满脸微笑,带着一大群孙子孙女,背一个,牵一个,摇着蒲扇,和街上的人打招呼。有的乡亲们只道她是邻居的大姐、伯娘,谁也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1978年,阔别家乡数年的廖将军回桑植,执意要到女儿家吃顿饭。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湘西农民家庭,生活非常清苦。后来老将军回忆说:“这顿饭,我们一行人,吃饭花了她差不多一年的钱。”
这次参观,我们再一次接受了教育,收获了感动,找到了灵感。一部感人肺腑的廉政情景剧《将军与女儿》终于瓜熟蒂落了。
我清楚得记得,演出那天,市电视台演播中心座无虚席,众多市县领导干部都来到了现场。情景剧《将军与女儿》是整个演出的高潮,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凸显了将军的优良家风,演员精彩的演绎让现场的观众叹服。四十四年,将军女儿廖春莲的一声深情呼唤:“爹!”伴随着《马桑树儿搭灯台》的动人旋律,现场观众潸然泪下,不少领导干部悄悄地擦拭着眼泪。
整个情景剧的背景,就是这栋十分普通的小木屋。
小木屋里的廉洁故事,强志气、壮骨气、厚底气。
现在,每当经过那栋小木屋的时候,我脑海中总喜欢诵读着将军的诗歌《八二抒怀》:“五十四年着戎装,参政又是十年忙。六十四载革命路,征程步步党导航。人非圣贤孰无过,且喜矢志贯衷肠。八十二岁卸职去,本是人民一儿郎。今日清居何所志,永葆本色晚节香。读书健身心系国,天下风云放眼望。”
那栋小木屋虽然是那样低矮,默默无闻。但它朴实无华,成为人民心中的一座精神丰碑,永立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