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吴开旻)连日来,高温酷热。武陵源区民政部门、农村商业银行组成便民工作队,走村串户为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办理银行卡,了解家庭生产生活情况,把民生关爱送到群众家中。
强化兜底措施,落实低保扩围增效,适度扩大对象范围,把低保边缘家庭的重病重残人员、16岁以下未成年、70岁以上老年人、本科及以下在读学生纳入低保,探索形成按户保和按人保的保障模式,使低保制度更有容量。武陵源区将低保审核权限下放至乡(街道),缩短审核确认时限。适度放宽准入条件,明确未超过财产状况情形。调整家庭经济状况核算评估办法,规范工资性收入核算,细化赡养费用核算,完善刚性支出扣减,对实现就业后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给予一定期限的渐退期,使低保能覆盖更多困难群众。
严格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截至2023年底,全区共有1236名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享受基本生活保障,41名低保边缘人口纳入救助范围。高效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强化救急救难功能,对突发困难但又不符合低保或特困供养条件的,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巩固制度衔接。仅2023年,累计临时救助740人。
全面推行“大数据比对+网格化摸排+铁脚板走访”,依托省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分析,及时处理预警信息,把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困难群众作为民政部门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的重点任务和城乡基层组织的重要职责,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困难群众生活状况开展网格化、常态化摸排,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2023年,全区共摸排新增低保139人,新增特困23人。
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力度,逐步从“保生存”向“促发展”拓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组织实施试点,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社会融入、能力提升、资源链接等服务,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模式。仅2023年,全区就投入37万元对433名分散特困供养对象、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开展以助洁、助浴、助医、助餐、助行、助急、助乐“七助”为基础的居家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