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4年08月07日

美食里的百味人生

一一读陈晓卿《吃着吃着就老了》

孙功俊

陈晓卿这个名字,对于热爱美食的文化人来说,如雷贯耳。作为《舌尖上的中国》和《风味人间》等美食纪录片的总导演,通过一个个镜头捕捉了无数的美食画面。近期,他将自己多年的美食经历与人生感悟,创作出随笔集《吃着吃着就老了》,书一出版就获得各方好评。

1985年出生于安徽灵璧的陈晓卿,17岁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误打误撞成为一名美食纪录片导演、美食作家。陈晓卿在书的自序中写到:“幸好,在这十多年里留下了一些文字,从中完全可以读出我随年龄而改变的心态。重温它们,我能感受到那些穿透食物的时光流逝,以及岁月里的气味与口感。”他拍摄的是大家寻找的味道,写出的也是大家记忆中的味道。

《吃着吃着就老了》是一本围绕美食的人生故事集,以人生经历为经线,对食物的认知与态度为纬线,跨越一个吃货的一生。“食物承载着记忆,见证着岁月,我们探索食物,其实都是在寻找自己。食物,连接着故乡与世界,也是一次故乡与世界间的寻味之旅。每个人都可以在‘吃’里找到归属。”在陈晓卿眼里,一座城市最吸引他的,不是历史名胜或商业中心,而是菜市场。只有在菜市场才能从一些地域性的物产上,分辨出一个城市不同的风貌。若不是他亲口所言,谁会相信这么一位“美食引路人”,最喜欢的美食竟是一口“不正宗的冷面”,吃过最好吃的也只是“重庆小面”。

老一辈人对于食物的记忆,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温饱。但现在生活水平上升了,我们要的不单单是吃饱,还要吃得好,更要有满足精神上的需求。物流的高度发达与信息日常化,解决了我们的这些需求,让我们和美食之间距离更近了。 陈晓卿不但在书中讲了食物,还讲了与一些人一起享用美食。有故事的美食才能传承下去,美食也是因人而生。

书中第二部分叙述了有关在北京的美食记忆,不少是作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时期的经历。最令人动容的,是他大三时吃北京烤鸭那一次。 对北京烤鸭,身在北京谁不想品尝一下?奈何他当时囊中羞涩,但他父母带着妹妹暑假来北京时,一家人还是去吃了北京烤鸭,只点了半只,父母表示不好吃,结果陈晓卿自己一个人大块朵硕。有个细节是父母敲妹妹的筷子那一下,父母怎会不想吃?妹妹更是控制不住自己,但半只烤鸭最终还是让陈晓卿一个人吃了。为家人,有时候可以委屈一下自己,想明白了,这种委屈也是开心。

《吃着吃着就老了》写食物,不是技术层面的高低,也不是风情口味的雅俗,而是一个个场景、一桩桩故事;是觥筹交错之间的谈吐,是潜匿在杯筷瓢盆之中的感情,是舌尖上的记忆与归属。书中文字大篇叙述着食物,也是在叙述作者和那些美食相遇的故事。而美食所反映的,是时代浪潮下的芸芸众生,与美食的相遇,便是与这世间芸芸众生的相遇。

陈晓卿的文字极具魅力,朴实而真挚,没有华丽的辞藻、空洞的抒情,却能深入人心,触动心灵。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生动有趣的细节,将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变得引人入胜。这种文字功力和表达能力,使文本成为一本既好看又耐读的书。书名叫“吃着吃着就老了”,与作者自己的体验有关。通过这个书名,表达了陈晓卿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文字记录那些曾经感动的饮食故事。美食是了解世界的通道,因此他以这个书名作为记录和传递对美食的热爱。正如书中所说:“美食具有很强的社交价值和情绪价值,只有在和家人分享、与朋友共餐时,才能品味到食物的美味。”

值得一提的是,陈晓卿不仅分享了自己的美食心得,还融入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通过美食这个切入点,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这种跨界的思考与探索,使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美食随笔集,更是一本人生的启示录。

--> 2024-08-07 一一读陈晓卿《吃着吃着就老了》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84284.html 1 美食里的百味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