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4年04月27日

千里沃野“竞风流” 特色农业“靓起来”

文 /全媒体记者 朱未 图/全媒体记者 龚科 刘子京 庹海霞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表明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在以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核心的宏伟战略中,我市近年来倾心倾力,全面实施“六大强农”行动,落实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重点发展“五大五小”农业特色产业,持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一个个“乡字号”“土字号”创响,让广袤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释放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

在永定区,“一片绿叶子”变身“大产业”,莓茶扛起茶旅融合大旗;在慈利县,“一颗金果果”促农兴万家,柑橘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在武陵源区,“一根小藤条”扎稳致富“根”,闯出乡村振兴新路子;在桑植县,“张家界大鲵”让“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虽然,每一个农业项目背后都夹杂着创业者不同的情感,有着千差万别的故事线索,但相同的是那脚踏实地的努力、全身心投入的付出以及凝聚着共同的初心——那就是振兴乡村!

1“绿色”为底 特色产业亮品牌

特色既是一方水土的独有标识,也是农业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谋划特色产业的密码,藏在独特的自然条件里,藏在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式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依托奇山秀水,瞄准“六个一”特色产品,支持各区县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产业。

走进永定区罗塔坪乡太坪村,漫山遍野的莓茶青翠欲滴。放眼望去,茶农们身背背篓,手指娴熟地在枝叶间游走。

山上,茶树层叠铺展;山下,制茶香气四溢。

来到张家界农夫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萎凋、杀青、揉捻、析晶、烘干、包装......等各生产加工环节井然有序。

“引进生产线后,每天能够产出1000公斤干茶,可对鲜叶进行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张家界农夫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召雄介绍,公司年产干茶约8万斤,年产值可达700多万,远销浙江、广东、新疆等地区。

一片“小茶叶”成为造福一方的“大产业”。近年来,我市围绕莓茶产业全力做好“茶文章”,目前种植总面积达18.6万余亩,年产值28亿,带动近10万群众就业。“张家界莓茶”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永定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茅岩河镇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莓茶产业只是我市特色农业发展的缩影。围绕着“一杯茶、一片药、一头猪、一条鱼、一瓶水、一瓶酒”特色产业集群,我市积极出台配套政策、聚集资源要素、优化产业布局,蹚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发展之路。

慈利县走活“富硒”产业棋,打造“康添牌”富硒大米、江垭银鱼、“云雾王”茶叶等一批“硒有慈利”品牌,“慈利杜仲”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桑植县借助绿色家底,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农夫山泉,发展绿色产业基地90余万亩,粽叶、白茶、蜂蜜、萝卜等绿色生态产品享誉全国,形成一批“源来桑植”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1062家,实现农产品加工总产值142.26亿元......特色农业势头强劲,成为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为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原则,我市多途径、多形式组织开展品牌运营、宣传推介和保护活动。2024年3月1日,以“奇峰秀水张家界茶韵鲵特乌鸡香”为主题的长沙地铁2号列车正式上线。3月20日,在上海虹桥站,“绝版山水、一品好茶”高铁冠名列车徐徐驶出。

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我市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一大批贫困村实现向“产业村”蜕变,一大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建立,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品牌不断叫响。

2“创新”为路 三产融合树标杆

独特性、地域性是乡村特色产业最鲜明的标志,但纵观全市,特色产业发展还存在规模小、链条短,特而不强的问题。

对此,我市各地通过创新经营模式、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不断兴旺。

在桑植县澧源镇仙鹅村的“雪茄小镇”,一眼望去,500余亩基地里一株株嫩绿的烟苗破泥而出,正迎风拔节生长。

“打造高端雪茄品牌和特色土家风情文旅项目,雪茄小镇未来可期。”澧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文科对“雪茄小镇”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是我市首个以烟叶打造的文旅小镇,也我市烟叶发展实现产业融合的生动注脚。

“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农产品加工业对提高产业韧性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凉水口镇李家庄村,600亩成片的烟地里嫩绿烟苗随风摇曳,处处是烟农忙碌的身影。这是桑植县烟区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试点,通过“烟叶+粮”“烟叶+饲”“烟叶+菜”等多元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多产业融合、设施综合利用、产业“智慧”管理等现代农业发展新路。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综合体内不但配套建设了现代化烘烤工场、产业工人培训中心、产业技术培训、平衡施肥等要素保障,还全面推行烟杆回收制度,确保综合体实现绿色化发展。

“让烟叶发展带动全社会、全产业链条的发展,这才是发展烟叶的初衷和目的。”桑植县委书记曹飞介绍,围绕“桑植醇甜香山地烟叶”特色IP,烟叶生产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2023年,桑植县种烟乡镇达22个,烟叶总产量8.9万担,实现农民种烟收入1.58亿元,实现烟叶税收3172.96万元。

旅游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让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答题。

2023年,武陵源区启动了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区项目,并计划于今年4月底完成项目建设。

记者从规划蓝本上看到,园区将通过“农文旅产业+宜业宜游”的发展模式,依托葛根、白羽乌鸡、土家织锦、手工雕塑等产业基础,实施天子山剁辣椒、鱼泉贡米、茶叶产业提质项目,延长“一杯葛、一杯茶、一瓶辣、一段锦、一袋米、一只鸡”产业链,壮大中天农耕民俗体验线、索协农旅融合展示线、熊风雕塑有限公司特色民宿农耕体验区等新业态,实现景村一体化、村庄景区化。届时,一二三产业将联合开发,打造出的集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教育体验等多种产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将助推武陵源区旅游业提质升级。

永定区也积极探索“旅游+农业”模式,打造了一批以“苏木绰”“碗米溪”为代表的,山水与民族风情融合、田园农耕与吊脚楼古建筑交相辉映的乡村旅游样板,推出了一系列民俗文化、农耕研学、生态田园等乡村旅游线路。

总体来看,我市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环节增值,建成的上中下游相互承接的优势产业体系,已呈现良好图景。

3“富民”为基 联农带农谱新章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

3月24日,在东岳观镇北坪村千亩茶叶示范园里,茶农们背着茶篓穿行在茶垄间,勾勒出一幅春日采茶的丰收图景。

“去年公司产出名优茶1万斤左右,产值达600万元。”慈利县常永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长期雇佣40多名村民务工,每年雇佣茶园培管及采摘临时务工村民有200多人。家住北坪村的杨年娥就是其中一位,如今她不仅可在家门口就业,而且每年可得收入达6万至8万元。

近年来,全市各地在特色农业发展中创新机制,形成订单合同、入股分红、技术服务、务工就业等多元化利益联结形式,把农产品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在武陵源区,带动农民增收、让农民分享农文旅产业融合增益带来的成果,是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区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

为此,武陵源区采取直接帮扶和委托帮扶相结合的利益联结模式,将专项资金的50%用于支持企业,另50%由村集体入股分红,形成农户、村集体、市场主体三方增收经营机制。据统计,示范园项目完成后,22个村将新增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200个以上。

“让搬迁来的群众稳得住、能致富!”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联农带农美好愿景。

茅岩河镇温塘社区易地搬迁安置区的群众,为当地的现代化莓茶加工工厂取名“梦工厂”。在此务工的胡韶琴,从事莓茶鲜叶加工工作,按照计件的方式多劳多得,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

“咱们工厂的工期每年中只有半年,余下的时间我就去地里种茶、清理杂草和采茶,一个小时有10元的收入。”念起莓茶带来的好,胡韶琴笑容不断,曾经务农的她,现在已经成为家中赚钱“第一人”。

依托安置区周边的莓茶基地,茅岩河、三家馆等莓茶重镇引导搬迁群众种植莓茶1000余亩,建立莓茶企业与种植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200多户搬迁户与莓茶企业签订收购合同,拓宽销售渠道。

“有机农业特色产业”也为安置区“产”出新路子。永定区引进社会资本到沅古坪安置区扶贫车间开办蔬菜加工厂,生产干菜、酱腌菜、调味酱等产品,年产值近2000万元,带动搬迁户就业增收。在官黎坪安置区,熊壁岩反季节蔬菜的金字招牌越打越响,依托张家界仙山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30多户搬迁户种植蔬菜400多亩,年收入超过100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天的张家界,罗塔坪乡的莓茶“漫山遍野”,教字垭镇的羊肚菌“遍地开花”,洞溪乡的金叶子、红辣子成为“山嘎嘎”里的钱袋子......特色农业“百花齐放”、结出硕果,一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 2024-04-27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80805.html 1 千里沃野“竞风流” 特色农业“靓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