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冰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缺乏家庭教育的熏陶,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因此,在语文方面可能存在许多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语文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提高语文能力,让农村语文教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农村留守儿童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1.家庭关爱不足: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来自贫困家庭,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无人监督,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学习动力。
2.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相对较少,一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二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条件比较艰苦,可用的语文学习资源有限。
3.语文基础薄弱: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的问题。尤其是在语文学科上,阅读和写作能力相对较弱。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多为留守老人,他们对孩子的语文教育能力有限,导致孩子在语言环境方面存在不足。
4.学习兴趣不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较艰苦,教学内容往往简单一些,农村语文教学方法相对传统,缺乏创新,缺乏互动和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留守儿童的个性化发展。
二、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语文教学的策略及建议
1.强化心理关爱: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分离和长期缺乏陪伴可能会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关心,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作为孩子的老师,要经常找孩子们聊天,问暖嘘寒,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消除自卑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
2.丰富学习资源:加强对农村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积极争取政府、社会等方面的支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如图书馆、数字教育资源等。
3.弥补基础短板:针对留守儿童的基础薄弱问题,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等方式,关注每个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能,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教师可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与留守儿童进行互动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语言交流,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4.激发学习兴趣: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教学、情境教学等,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信息技术、网络教育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各类语文课外活动,如朗诵、写作、书法等,培养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5.家庭与社会协同: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对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共同促进留守儿童语文素养的提升。
总之,要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语文教学水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只有关注他们的需求,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作者永定区王家坪镇中心学校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