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旅游景区医疗急救体系已初步建立,主要景区有医疗急救点9个,急救合作医院7家;执业医师 6人,护士12人,其他医技人员 6人,配有车载急救设备的救护车9台。2021年以来我市主要旅游景区实施急救游客7143起。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内外游客日益增长的医疗急救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们建议:
一、完善景区医疗急救工作长效体制机制。一是成立景区医疗急救领导小组。建立景区医疗急救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制定张家界市旅游景区医疗急救管理办法、方案、紧急预案和流程,落实相关部门职责,明确相关人员义务,规范急救操作规程,推进景区医疗急救标准化建设。二是明确管理主体。将景区医疗救护站工作人员纳入卫健系统统一管理,提供均等的职称晋升通道和进修培训机会,将旅游景区医疗急救点作为市级及区县医疗机构临床医生晋升职称的基层挂职和支援点。三是探索完善旅游景区医疗急救机制。继续以专业医疗急救为主、非专业救护员救护为辅,联动公安、消防、景区旅游从业人员参与配合的景区旅游急救协同模式,着力完善自救和互救、非专业救护、急救站专业急救、后送专业急救四级急救网络,达到快速反应、及时救治、安全转运的高质量救治目标。四是推广完善“旅游医生”模式。由市、县(区)卫健委牵头负责,景区配合,制定景区关键时间、关键路段和节假日、旅游高峰日医疗急救计划,医疗机构按规定委派医护人员,到岗到位。
二、加快景区医疗急救数字化建设。一是建立完善的医疗急救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市级“120”急救指挥中心,推进我市110、122、119、120“四台合一”,形成景区“120”呼救——市“120”中心接警——景区接警平台(景区管理部门)——景区医疗急救点和相关部门——现场救援——及时转诊的模式,将更利于信息沟通和第一时间获得多部门的同步联合施救。二是探索“5G+旅游医疗急救”模式。在景区急救点投入5G急救背包,用于景区复杂地形时的单兵救援。基于5G通信技术,融合5G平板电脑、生命体征检测终端等设备,实现心电、脉搏等多种生命体征数据检查与上传。平台与远程视频会诊系统打通,针对疑难病情患者,医护人员可通过5G PAD,将患者情况以高清视频形式同步到专家端,专家可在远程进行救治指导。
三、多渠道加大医疗急救投入。一是政府加大投入。将景区医疗急救站医护人员纳入周边乡镇或社区卫生院统一管理,提高救护能力。二是争取社会力量支持。2022、2023年,省红十字会、北京公益基金会分别给武陵源捐赠了4台、12台AED,今后要继续争取社会各界对景区医疗急救的捐赠和支持。
四、全面普及救护知识与技能,培养非专业救护员。一是把景区特殊人群如公安干警、综治队员、保安员、导游等作为重点培训对象,通过不断地强化培训,使景区拥有一支数量众多的义务非专业救护队伍,发挥其现场救护作用。二是开展“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培训,通过严格考核,颁发湖南省紧急医学救援培训中心培训合格证书,取得合法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