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3年07月30日

玉皇洞石窟特色考

陈初毅

玉皇洞石窟群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枫香岗街道办事处的丁家溶社区和玉皇洞社区,处于麻崆山(古名月斧山,又称马俸山)南麓,澧水河北岸。

玉皇洞石窟群是清朝嘉庆年间由当地乡绅李京开先生捐修,距今已有215年历史。整座洞窟东西长300余米,上下高130余米,共分三层八洞,全程游览距离约1.5公里。现存石像19尊,石刻、对联、诗文50多处,是我省唯一保存完好的石窟艺术群,于1959年被列入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湖湘第一石窟”之称。石窟群以洞内玉皇大帝雕像位置最高、玉皇大帝地位最尊而得名。

在自然风光资源极其丰富的张家界,玉皇洞石窟属于难得的人文景观,是土家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是土家族雕刻艺术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的生动展现。

依山就势布局显奇巧特色。

选址高远,视野开阔。玉皇洞石窟群选址在麻崆山南麓海拔181米—274米之间的天然石壁上。石窟背靠麻崆山,面朝天门山、七星山、崇山、观音山。放眼望去山峦连绵起伏,无边无际。山峰高低错落有致,重重叠叠。收眼俯视澧水河两岸。田野依春夏秋冬变换而各显其美,村居院落有朝夕烟火而生机勃勃。天、地、动、静而构成人间佳境,山、水、人、院组合为美妙图景。

得天独厚,巧妙布局。李京开先生慧眼匠心,利用天然的八个溶洞,按照地狱、人间、天堂,由低到高形成三个层次,根据八个溶洞的大小高低巧妙地进行布局,使所雕刻的神像、动物、文字恰当合适,给人以浑然天成的感觉。

玉皇洞石窟反映了民族技艺特色。

民族工匠雕刻。据相关文字记载,李京开先生在57岁时开工建设石窟,参与筹划和实施雕刻的石匠以枫香岗本地人为主。根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民族身份认定,李京开先生所属枫香岗区域属于土家族居住区域,李京开先生以及石窟建设参与者、石刻匠人大多是土家族族别。而八个溶洞中所雕刻的神像、动物、文字都反映了当地土家族人粗犷豪放的性格,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工艺风格。玉皇洞石窟群为研究当时当地石刻工艺提供了实物资料。

形态各异,表现丰富。玉皇洞石窟的神像、动物、文字因洞而异。雕刻的人物神像有的正襟危坐,有的喜笑颜开,神态、形状各具特色。所雕刻的飞禽走兽大小不一、粗细不等。对联匾额、诗文等字迹镌秀,苍劲古朴,有一定的书法艺术水准。这些内容和文字均出自当地当时文化人之手,反映了本地乡土文化的艺术水平,为研究土家族文化书法艺术展示了实物见证。

石窟雕刻技高一筹。玉皇洞石窟是在天然石窟中雕刻神像、动物、文字。利用天然溶洞进行雕刻,好处是减轻自然灾害的侵蚀危害,免去日晒水淋,又可减少人为的影响和损坏。但对石刻工匠难度很大,既要注重雕刻的内容、位置的选择,又要考虑雕刻的观瞻效果,很多都需要凌空作业,费工费时巨大。在200多年前实施这样的工程,其难度非今天所能想象的。玉皇洞石窟为后来者研究清代当地人社会生产生活技艺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玉皇洞石窟体现了人们的心理诉求。

敬畏皇权,扬善惩恶。玉皇洞石窟群最高层级是雷电洞,洞中雕刻玉皇大帝神像,匾额为“昔察乾坤”,借天帝代言雷电,扬善惩恶。而最底层“因果洞”,是用佛教“因果效应”来劝善弃恶,以警示诫人。洞内横额为“升天坠地”。其对联曰:“因为善,因为恶,总记生前。果报祥,果报殃,分还死后。”告诫世人“人在做,天在看,善恶报应是必然”“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些体现了人们对行善积德,但做好事、不问前程的心理诉求。

重教尊师,耕读为本。玉皇洞石窟以人间为重点,八个石窟中,人间占了六个石窟,以重道教为重点,以圣贤为楷模,雕刻了“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的石碑,设有供台,安置拜塌,专为祀拜之用。这充分说明人们以读书为立身之本,尊孔子崇儒学。而在“毫笔洞”进洞约20米处雕刻鲁班像,匾额云“方园至也”。这可能是人们认为,尊重鲁班,就是尊重各种工匠,学一技之长,小可谋生,大可为人造福,是以一技在身,走遍天下谋生的处世心理诉求。又或许还有技艺求精、技艺求专;七十二行,行行要人做,行行出状元的深意呢!

玉皇洞石窟表现了社会融合特色。

玉皇洞石窟在突出道教的同时,将儒教、佛教融合在一起,形成道、儒、佛三者融合的特色。玉皇洞石窟从八个洞内选择雕刻的神像、动物看,龙虎洞是古代圣君贤相,孔圣洞是孔子牌位,毫笔洞雕魁星,金玉洞雕土地神,雄师洞雕刻了一头雄狮和李京开先生的塑像。这都充分说明了当时当地人们的融合意识、包容心态,人与自然的融合,天人合一,社会和谐相处而“不亦乐乎”。

文化的包容反映了社会现实的融合。李京开先生捐修玉皇洞石窟的时期正是“康乾盛世”后嘉庆朝初期。社会较为安定,特别是经过“改土归流”后各民族融合大大加快。李京开先生所在的枫香岗区域,依山傍水,田地较为平坦肥沃,澧水河的水运可到达津市,人们的交往便利而频繁,外来人与本地人融为一地。因此,道、儒、佛教有包容的社会基础,道、儒、佛教融为一体有人们的认可和支持,社会的包容性有了好环境。道、儒、佛教,神、人、动物在玉皇洞石窟中融合展现也就顺理成章,顺势而建,顺利而存。

玉皇洞石窟体现了李京开先生的融合思维。据《大庸县志》记载,李京开先生,名五瑞,字京开,号九洞乐、识破生,生于乾隆五年,正是“康乾盛世”的年代,家室殷富。少年勤奋读书,颇有才华。青壮年时,数十年奔波于应试寻仕之途,但却屡试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晚年捐尽家财,身体力行修建玉皇洞石窟。可见,作为当地当时的知识分子,他从读书中树立了融合的意识,在数十年参加科举考试中看到了社会融合的发展趋势,产生了以教化规劝人们,以善德感化人们的想法。

李京开先生耗费心血,捐尽家财,历经八年,熬更守夜,矢志不移,建成玉皇洞石窟群,其功绩将同石窟永存。

--> 2023-07-30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71455.html 1 玉皇洞石窟特色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