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福
近来,不少消费者反映网购时遭遇商家设置的假低价陷阱,稍不注意就可能上当。日前,深圳市消委会对19家电商平台开展线上体验调查。通过对商品搜索页、商品详情页、下单勾选页面、订单付款页面、用户评价等页面及信息的查阅,发现11家平台存在低价诱导问题。
众所周知,价格是网络购物时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关键因素。如果商品的价格实惠,消费者网购的欲望就会大大增多。相反,如果商品的价格高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消费者网购的欲望就会大大降低。
正是因为商品的价格在网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因素,因而一些电商也纷纷打起“价格战”,让利、打折、买一送一,可谓各显神通。可以说,电商通过正当的“价格战”达到商品促销的目的,这属于合法促销,无可非议。
但在现实生活中,少数无良电商竟然给消费者设置“价格坑”。比如,某平台某款剃须刀详情页标价为0.58元起,而实际最低价0.58元对应的商品为一条数据线;某平台某款手机壳详情图片页标价为1元起,而实际最低价1元对应下单商品为一款已停产机型的手机壳;看到一件衣服9.9元,点进去才发现卖9.9元的只是衣服上的一个小配饰”……无良电商设置“价格坑”,不仅涉嫌价格欺诈,而且也涉嫌违法。
因此,笔者以为,填平网购“价格坑”还需多方发力。首先,平台要严把关。网络电商平台应积极承担起严把关的主体责任,切实把好“审核关”“价格关”,绝不让无良电商通过“价格坑”扰乱正常的网购消费秩序和消费环境。
其次,监管要严处罚。市场监管、消保委、物价等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和查处的主体职责,对设置“价格坑”的不法行为要给予黑名单、高额罚单,甚至从业禁止等处罚,让无良电商既付出诚信代价,又付出经济代价,更付出禁业代价,从而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违规行为。
其三,消费者要学会理性消费,拒绝低价消费。如果一旦遭遇“价格坑”,应积极大胆地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学会依法维权,切忌“装哑巴”,自认倒霉,任凭无良电商实施价格欺诈。
此外,要加强对电商的诚信教育,让电商充分认识到恶意设置“价格坑”,无异于给自己“挖坑”,从而遵守诚信经营、平等竞争和守法营销的商业原则,自觉远离“价格坑”。
笔者相信,只要平台严把关,监管严处罚,再辅以消费者依法维权和电商诚信经营,就一定能合力填平网购“价格坑”,从而给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价格公开、透明的网购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