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慧
“这里有黄瓜、茄子、辣椒、萝卜,最左边还有西红柿……”6月初夏,走进慈利县芙蓉学校,校门口右侧的一块小菜园里绿油油一片,郁郁葱葱,茎蔓绕藤,花蕊之间,蜂鸣蝶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块“特、小、美”的菜园子是慈利县芙蓉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芙蓉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在建校之初就以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提出“七色芙蓉”代指学校七个层面的文化建设,将劳动教育以黄色芙蓉为象征,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确定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实施途径,落实具体措施,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校劳动教育模式。
因地制宜打造好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芙蓉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020年9月,学校开始筹备将校内700平方米土地作为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并于2021年春季开学正式投入使用。该校总务副校长龚文科介绍,菜园子按照班级划分区域管理,开设种植、除草、施肥、浇水等特色劳动课程,每周上一至两次,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以大自然为师,以土地为课堂,体验农耕乐趣,享受自然教育、劳动教育带来的无限新奇,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我们老师会先从劳动工具的认识、使用,到种子的选取、育苗方法,尝试种植等,完成基本培训,然后再到劳动基地进行劳动实践,课后学生要写一篇劳动日记。”龚文科介绍道,学生们采摘完的“劳动成果”由食堂收购,所得资金均用于资助班级贫困学生。
时值六月,各种瓜果蔬菜逐渐上市,芙蓉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内,一派丰收景象。劳动现场,孩子们有的挥起锄头翻土、挖坑,有的施厩肥、有的忙着浇水灌溉,互相配合,不亦乐乎。虽然汗水和泥土弄脏了身上的衣裳,但孩子们毫不在乎,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地笑容,在劳动中交流着自己的心得感悟。
“每次开始种植一种新蔬菜的时候,都会学到一些小知识,比如今年我们班种的茄子不能将水浇到叶子上,施肥的时候至少要距离一厘米左右的距离。”刘佳悦同学欣喜地说道。
有同学在劳动日记中这样写道:劳动课让我真正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也更加明白了农民伯伯的幸苦,吃饭时一定要吃到“光盘”,坚决不浪费。
在这节没有围墙的劳动课堂上,慈利县芙蓉学校充分发扬“自找苦吃”的精神,躬耕在校园生态劳动实践种植基地里,感悟劳动价值,培养劳动精神。
同时,为了拓展劳动教育渠道,学校还将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教育相互融合。充分挖掘利用语文、美术、科学、品德与生活等学科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五年级的王玉婷同学分享了一件学以致用的小趣事:“一开始在菜园里看到蚯蚓大家都很害怕,但是后来科学课上老师告诉我们蚯蚓是可以肥沃土地,同学们便再也没有把它当害虫踩死了,还有不少同学开始自己搜索蚯蚓的相关知识呢。”这件事让她第一次深刻体会到课堂知识和实践生活紧密结合。
芙蓉学校结合日常生活与家庭劳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要求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学生懂得了感恩。
今年三八妇女节,学校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课后劳动作业——“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六年级的赵湘淇选择为妈妈洗一次脚。“我帮妈妈洗脚的时候发现她的脚上长满了茧子,厚厚的一层还有点刮手,妈妈真的非常辛苦。”赵湘淇回忆当时的情景不仅潸然泪下,这次的亲密接触也缓和了她和妈妈的关系。
慈利县芙蓉学校通过不断摸索,将劳动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学生们通过劳动教育,形成了良好品质,培养了勤于劳动的好习惯,掌握了劳动技能,形成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实现了全面发展。
龚文科还介绍,除了固定的种植园劳动课,慈利县芙蓉学校今年将会陆续开展“我是食堂好帮手”实践活动和劳动实践大调查,评选劳动之星等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