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3年07月03日

话“栗”

杨万淮

栗,即板栗。它可以吃,生吃熟吃,都可以。鸡肉炖板栗,是待客的好菜。它还可以治病。苏辙有诗《栗》云:“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意思是,作者腰脚虚软无力,一个老山翁说吃板栗可以治好。方法是每天早上和晚上嚼几个生板栗,要细嚼,嚼出白浆来,然后和着唾液与白浆慢慢咽下去。苏辙的这个方法得到李时珍的肯定,他在《本草纲目》中就引用了苏辙的诗,说治肾虚腰脚之病最好是“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以助之,久必强健”。

板栗是有“故事”的,听我慢慢道来。陆游在他的《老学庵笔记》中说:“故都李和炒栗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绍兴陈福公及钱上阁出使虏庭,至燕山,忽有两人持炒栗各十裹来献,三节人(使者之随从)亦人得一裹,自赞曰李和儿也,挥泪而去。”这“李和儿”给他们送板栗为什么“挥泪而去”,也就是为什么那么悲伤呢?这是有说头的。

故都即汴京,也叫东京,它曾是北宋的首都,现在叫开封。李和是个生意人,曾经在汴京做生意,主要经营坚果。孟元老在他的《东京梦华录》卷八中说,芡实上市时“梁门里李和家最盛。士庶争买之,一裹十文。用小新荷叶包,糁以麝香……”。一裹就是一袋。李和的炒板栗和芡实是当时享誉京城的坚果。芡实是“糁”了麝香的,所以好吃。炒板栗为什么那么好吃呢?其秘方不为人知。

北宋的北方有一个由女贞人建立封建王朝金,其都城先在哈尔滨市阿城区,其后定都多处,但是大多都在东北。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金掳走北宋的徽、钦二帝及六宫皇族,北宋灭亡。后宋康王南下称帝,是为南宋,都于杭州,1131年是为绍兴元年。北宋灭亡了,汴京沦为“敌手”,李和也成为“亡国奴”,转移流落到了现在的燕山(今北京)一带,仍然经营坚果以炒栗为主。这一年南宋朝廷派陈福公和钱上阁出使金朝(虏庭),不知道怎么的,他们到燕山的时候被李和的儿子知道了。他想见见他们,带点什么?就带点炒栗吧!于是“持炒栗十裹来献”。那么,他哭什么?那是见到旧朝亲人的哭。他可能想到很多:往昔东京的繁华,而今边地的萧条;往昔买卖的兴隆,而今生意的衰败;往昔生活的安定,而今的辗转流浪;往昔旧朝的恩宠,而今金人的冷眼……故国之思,一时涌上心头,于是自报家门“李和儿也”“挥泪而去”。读来,想来,这一幕实在感人!

今天读《南史·萧琛传》,又颇有感慨。梁武帝很喜欢萧琛,常招他宴饮,萧琛因为受宠,时有忘形之举。有一次,武帝在酒间用枣子向萧琛掷去,萧琛有些醉了,就顺手拿着栗子向武帝掷去,没想到,正中武帝面颊,可能是打疼了。武帝脸色变了,说:“你说清楚,为什么用板栗打我?”萧琛说:“陛下投臣以赤心,臣敢不报以战栗?”赤心,指红枣。板栗,则引申为“战栗”。武帝笑了笑没治萧琛的罪。

读完这个故事,我佩服萧琛的机智之余,想到“板栗”怎么会和“战栗”扯在一起了的。于是引起了我的考证兴趣。

《诗经》有“东门之栗,有践家室”之句,在这里栗树有指示作用,即,那些栗树旁边就是那个好人家。在古代,栗树又是一种“行道树”,《左传·襄公九年》有说“赵武、魏绛斩行栗”。由于栗树作为行道树,远远看去有严肃、庄重的意味,又由于栗树质地细密且耐朽,栗木常作“神主”,称为“栗主”。《公羊传·文公二年》云:“虞主用桑,练主用栗,用栗者,藏主也。”意思是父母去世后迎接其亡魂归来的时候,用桑木做牌位;父母去世一周年,祭祀的时候用栗木做牌位。用栗木做的牌位要藏在宗庙里面。由于这样,看见栗木就有恭敬的意味,肃然起敬的意味。《礼记·曲礼》记载:“妇人之挚……枣栗。”儿子媳妇结婚后,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就要去见公婆,手里必须拿着“枣”和“栗”。枣,即早也。栗,即谨慎、恭敬也。

栗,有神性和等级辈分在其中,故见之不免有恐惧心理,所以就有“战栗”一词。战栗虽与发抖同义,但是其文化含量大不一样。

--> 2023-07-03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70624.html 1 话“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