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梁山泉 潘鑫
暑假来临,张家界的旅游也迎来了新的热潮——科普研学。
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去看世界绝版的山,欣赏三亿八千万年前大自然的杰作;走进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上一堂生动的地质课,探究“张家界地貌”的成因;在黄龙洞寻宝,去认识喀斯特岩溶地貌的不同形态;在张家界元宇宙馆,做一次“鸟人”,体会科技赋能旅游的奇妙体验……此外,科普研学还有不少实验课、手工课,“在玩中学,边学边玩”让旅行变得更有趣。
先行先试,点燃科普研学
“终于知道什么是‘张家界地貌’的特点啦,我们等下画的时候就要体现出这种层次感!”6月1日,在水绕四门附近,近千名学生正在完成研学的小组任务。他们刚刚从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出来,学习完相关地质知识的他们正在认真观察着眼前的“张家界地貌”,要用绘画的形式来记录它的形态。
该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这里的研学已经做了三四年,2023年才真正热了起来,“每天都有几百人的研学团。”上半年,他们的接待量已超过3万人。
湖南游学少年的从事研学行业已经八个年头,公司从成立起,就在张家界研学这片蓝海里打拼。从接待几十人的研学团,到组织一两千人的研学专列,他们的成长见证着张家界研学的发展。
科普研学热,并不是一种偶然。近年来,张家界旅游一直在致力于转型升级。2022年,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成为张家界加快发展的“助推器”。期间,张家界获得中国科协授牌的全国首批“科普研学试点城市”。
为做好试点,为全国科普研学提供可参考、借鉴的范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工作组,由市科协牵头,多部门协作,推进全市科普研学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借试点之势,科普研学快速生根发芽。作为张家界的核心景区、旅游资源密集的武陵源,在推动科普研学上,反应快速,成效明显,再一次走在前列。
半年时间里,武陵源牵头成立了研学旅行协会,参照国家和地方文件、行业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该区的研学行业标准;结合各自资源特点,差异化定位,创建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黄龙洞、张家界元宇宙馆、湘阿妹、十里画廊、百龙天梯六家科普研学基地;以“张家界地貌”为核心,开发了黄龙洞的“会长高的石头”、张家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的“与山川对话”等一批独特优秀的科普课程;科普研学导师缺乏,他们就自己开办科普研学课,培养队伍。2023年3月27日,武陵源启动2023年研学旅行季活动,并向全球发布“张家界地貌”研学旅行产品线路。一波又一波研学团接踵而来。
产品丰富,科普研学选择多
我市的科普研学资源非常丰富,仅地质科普这块就可以分几种。尤其是“张家界地貌”,作为世界绝版的以地域名命名的地貌,更有科普研学价值。此外,我们还有森林资源,有动植物的多样性,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世界第一的建筑奇迹,有科技赋能的现代化农业,都是可以挖掘利用的科普资源。”市科协负责人表示,资源的丰富多样和地质地貌的独特性等是张家界的基础优势。
因此,在开发全市科普研学线路产品时,充分考虑到了多样性和差异化。对外发布的7条科普研学线路,“探世界地质奇观·寻自然神奇本色”“观溶洞奇景·探喀斯特地貌奥秘”“探秘非遗·感受传承千年的传统科技智慧”“浸润自然学堂·寻访红色足迹”“探究白族文化·增进文化认同”“访历史人文·探田间课堂”“探两弹一星之秘·立科技强国之志”,从不同角度为游客提供教育、研学、审美和愉悦为一体的科普研学体验。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如同一个地质大课堂,有6大科普研学主题、12个地质科学小实验、4场户外互动科普游戏,内容丰富多彩。学员们可以通过讲解和课程了解张家界地貌的成因,可以通过5D电影“穿越”三亿八千万年,还可以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化身考古学家,在石膏中挖掘恐龙化石模型或制作“张家界地貌”峰林沙盘……近两个小时的体验,博物馆的研学内容让研学者获得感满满。
黄龙洞更注重学生自己去探索。老师会在前置课程讲解相关知识,然后发放寻宝地图,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喀斯特岩溶地貌的不同形态,并完成相关任务。除地质科普研学外,他们还能在不同季节参与更多其他的研学内容,比如在生态广场认识各种庄稼、树木和花卉,在龙舍学习土家建筑和饮食文化,跟着非遗工坊的师傅学做蜡染和拓染工艺品……遇见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在张家界元宇宙馆,学生们不仅可以亲身体验元宇宙科技,还将得到一堂包含VR等多科技在内的课程。戴上头显,在张家界峰林间穿梭,体验翼装飞行带来的刺激与尖叫。坐在风景如画的大氧吧广场,聆听资深科研专家讲解元宇宙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育创新精神。
“小学生是审美,初中生是思考,高中生是研学。”部分研学旅行社的团队参与了黄龙洞、元宇宙馆课程的研发设计,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前置课程和研学任务等都不同。“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有兴趣,能听懂,好玩又有收获。”因此,即使是同一个基地,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也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做了不同的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