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3年06月20日

​东旺坪“出圈”

全媒体记者 李成义

插秧、挑担、拔河、摸鱼……刚刚过去的周末,桑植县瑞塔铺镇东旺坪村,用一个个农耕主题活动赚足了流量,线下活动超6000人参与,线上直播超7000人观看,再度掀起乡村旅游热潮,再现曾经繁忙的农耕景象。

触网直播,揭开面纱

今年3月之前,东旺坪村还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村落。

触网直播,是东旺坪村揭开面纱的关键一步。

3月14日,一场以“探东旺坪美 觅油菜花香”为主题的“数商兴农”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在这里举行。一批网络代表人士将镜头聚焦村里的美景、美食和民俗风情,把养在深闺的东旺坪村推向了乡村旅游的舞台。

依托百亩油菜花海,东旺坪村累计吸引了一万多人前来游玩、打卡,线上加线下的叠加效应进一步扩大了东旺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活动中,东旺坪村还被授予张家界市“数商兴农”乡村振兴直播基地称号,良好的资源和环境自此搭上网络直播这趟快车,农旅融合获得流量加持。

得益于春天里的成功尝试,东旺坪村“两委”在夏季农忙时果断抉择,策划举办了首届插秧节,并通过线上直播、参与者线上分享抽奖等方式,持续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扩大影响力,推动东旺坪村出圈。

“电话都被打‘爆’了。”省人大代表、东旺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曳媛告诉记者,除了现场的工作人员,她自己也开了直播。“有些网友上午看到直播后,中午就开车赶到了现场。”

作为村干部,陈曳媛不仅在村里有号召力,在网络平台上也有影响力。陈曳媛时常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分享推介东旺坪村。经过这次插秧节,她的粉丝量从2万增加到了2.1万。“爱跳舞的支书”抖音号已然成为她开展工作的另一个舞台。

农耕研学,留住乡愁

参加插秧比赛的曾庆森感慨地说,自己虽然有十来年没下田插秧,但本领依旧没有落下。看到眼前农忙的场景,他就想起曾经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时光。

让田间地头成为农耕研学的课堂,是东旺坪村探索农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游客在稻田里可以体验农耕乐趣,可以感受田园生活,更可以学习农耕知识,沉浸式乡村旅游正越来越受到市场推崇。

6月17日,插秧节活动刚结束,陈曳媛就接到两通电话。一通来自长沙,预约暑假的中学生研学活动;一通来自县直单位,预约工会活动。

“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陈曳媛认为,从活动效果和游客反响来看,推动单一农业产业向农旅融合发展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

东旺坪村之所以选择在周末开展活动,就是希望吸引家庭出游。意外的是,这样的尝试还吸引到了长沙部分中学的关注。

目前,陈曳媛正跟长沙的中学相关负责人商讨研学活动开展的细节。

内生动力,共建共享

热反响也需要冷思考,东旺坪村农旅融合发展的底气何来?

面对记者的提问,陈曳媛细数东旺坪村的优势——有2公里的酉水河岸线和游步道,有500亩平整开阔的良田,更有让人赏心悦目的村容村貌;最重要的是村民们有坚定的信心,配合村“两委”干好农旅融合这份事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驻村工作队进驻东旺坪村后,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投入大量资金助力东旺坪乡村振兴。

在各级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引导下,村民们出工、让地、捐资,自发投入乡村治理实践,逐步形成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良好氛围。

优质生态稻米成为东旺坪村的龙头产业和集体经济主导产业,“稻滋丰”品牌逐渐成为各地游客来此必买的特产清单之一。

东旺坪村过去“手中无米,叫鸡不理”窘境不再,老百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看准家门口农旅融合的发展前景,一批村民主动作为,发展农家乐,筹建特色民宿,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东旺坪从观光走向休闲度假综合发展道路。

今年,在外省从事婚纱摄影行业多年的陈秀全已经返乡,正谋划着如何利用家里的房屋和竹园,用来改造民宿休闲庄园,让游客来到东旺坪后能够停留下来,进而带动村里的消费。

陈曳媛告诉记者,陈秀全的想法正好契合村里的长远发展方向。桑植县相关部门正帮助东旺坪进行规划设计,初步确定的思路就是围绕“慢”主题做文章,让游客在这里慢下来、留下来……

找到流量“密码”,破题乡村振兴。东旺坪,正全力“出圈”。

--> 2023-06-20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70198.html 1 ​东旺坪“出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