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吴凤姣 通讯员 邱德帅
湛蓝澄澈的天空下,美丽乡村的绿意延展,白墙黛瓦的民居点缀,屋前小院是整齐的竹编栅栏,道路一侧整理出宽敞的生态小广场……今年来,桑植县官地坪镇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农村垃圾,清理残垣断壁,清理乱堆杂物,清理面源污染,村容村貌得到巩固提升,昔日杂乱的街道整洁了,商业管理更加规范,房前屋后随意堆放的杂物不见了,房前屋后变得干净又舒适。将村集体经济部分收益变成保障人居环境整治的源头活水,官地坪镇在山村处处营造出一步一景的和谐人居环境,浓郁的烟火气令人向往。
美丽屋场的和谐入画
铜矿村的老屋场蜕变为美丽屋场,是记者走进官地坪镇见到的第一幅画。
走进铜矿村,眼前是村里的生态广场,修缮整齐的石墙,象征和谐的同心亭,老少休闲的配套设施,以及保留完整的大树为村子增添了几分活力。远处是参差错落的屋舍小院和青葱翠绿的高山、田园。村部操坪上,村里“四清一提”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正在召开,村民们坐在操坪认真了解《官地坪镇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清一提”行动方案》等内容,这是各村充分利用微信群、村村响、屋场会等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
“村里生态小广场和停车场所在的位置,曾经是一位五保户的老屋场,为了治理脏乱差的环境,村里对这一片认真整理规划,建设成了村民活动场所,配套了休闲设施,老屋场焕然一新。干净、整洁、有序的宜居乡村环境在这里呈现。”铜矿村党支部书记向延凤告诉记者,通过去年的美丽屋场建设,村里的“烂屋场”俨然成为铜矿村美丽屋场的典范。
易地搬迁户的笑容入画
梯市村易地搬迁户的幸福生活,是记者走进官地坪见到的第二幅画。
在易地搬迁户安置点区域,村里的莓茶加工厂配套用房正在建设,职工张秀芳正忙着包装莓茶。张秀芳告诉记者,她是村里的易地搬迁户、脱贫户,也是公益性岗位人员,因为原住地不通自来水、不通公路,靠种地为生收入不稳定,所以搬迁住进了安置点的新房子,并进入莓茶加工厂工作,每月收入两千多元,丈夫则在工地开车,孩子在镇上上学。“在家门口就业,有稳定的收入,还可以就近照顾老人和孩子,这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日子!”说起现在的生活,张秀芳的笑容轻松且满足,幸福写在她的脸上。
梯市村副书记姚海涛告诉记者,村里给易地搬迁户设了多个岗位,两个保洁岗便充分考虑年长村民对稳定收入的需求,垃圾清运则交给一名脱贫户。“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有20户,在美丽屋场建设中,村里以盖板铺砖设街道为安置点解决门口的水沟清理问题,集中配套了生态停车场、休闲广场等。” 姚海涛说,村里用430亩莓茶和720亩烟叶产生的集体收益,投入75万元用于美丽屋场建设,并配套公厕、老年人活动中心,整理花池,给每家每户配垃圾桶,村里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乡镇百姓的欢乐入画
文化广场上的休闲之夜,是记者走进官地坪镇见到的第三幅画。
夜幕降临,镇上去年建成投入使用的移民文化广场开始热闹起来。老年人的广场舞跳起来,百姓自发组织的“现代舞团”开始表演,街道两侧整齐的地摊经济有序开市,旁边老百姓在院子开启了微型游乐场模式,蹦蹦床、挖沙等游戏吸引了不少家长带孩子前来。这是官地坪镇党委、政府对集镇实施管理完善后的夜经济发展景象。
官地坪镇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文化广场投资一千多万,主要是为了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这就是镇上的公共休闲娱乐配套,曾有人想租赁做商业用途,我们没有同意,但百姓自发参与的夜经济,我们很支持,并在管理上做规范引导。百姓的休闲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我们打心底感到高兴。”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官地坪镇一方面对集镇商业进行规范管理,并人性化设置农产品摊点,保障百姓家里的农产品通过集镇商业变现;另一方面则对农村环境做改善,提出清洁人员安排到位、责任区域划分到位、清扫工资保障到位、清理次数明确到位、宣传教育覆盖到位的“五个到位”。通过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有力增强了当地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