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姣
慈利县岩泊渡镇双溪村,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或大或小的“花园”,刚刚绽放的月季花随风摇曳,初夏的阳光照在“小花园”里,给花儿们仿佛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村党支部书记赵猛说:“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给每户发了5盆花,后来每家每户就自发种得越来越多了。”
穿过主干道,拐进机耕道,走进农户的田地,再沿着溪沟往前,在双溪村几乎看不见垃圾,入眼的都是整洁的道路、苍翠的绿植、生机勃勃的田野和干净的庭院。赵猛骄傲地说:“这下你们相信了吧,村里的环境卫生在全镇都是有名的,我们可是‘免检’村!”
近年来,双溪村在全市多次卫生评比中名列前茅,各级检查组随机来岩泊渡镇检查环境卫生,双溪村都是模范。每次检查都是优秀,每次推典型就是双溪村,时间久了,各级检查组都“不愿意”检查双溪村了,双溪村的卫生也有了“免检”的“特权”。
其实,双溪村的“免检”来得并不容易,“党建+人居环境整治”便是秘诀。
“以前村里也是到处有垃圾,特别是池塘、溪沟这些地方有不少的垃圾堆,经常有溪沟上游丢了垃圾和下游农户起矛盾的事情发生。”眼看环境卫生的问题日益严峻,双溪村“两委”下定决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双溪村把人居环境整治与网格化管理、村民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相结合,建立村两委班子联片、村小组长(村民代表)包组的工作机制,并设立专职卫生督导员、成立专职保洁员队伍,一场改善环境的“战斗”也由此展开。
“光是清理全村的卫生死角,就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全都是村两委班子和组长们带头干的,很多次主题党日活动就是一起捡垃圾。”赵猛说,双溪村的人居环境整治,18个村民小组组长功不可没。
7组组长张金亚,也是双溪村的专职卫生督导员,每天有一场固定线路的“巡逻”:从村头出发,沿着主干道查看各家庭院是否干净,屋檐下的柴垛有没有码放整齐;沿着村里的田地转几圈,看看机耕道、田坎溪沟、水库池塘有没有垃圾;到几个固定的垃圾收集点,看看垃圾是否清理转运到位;再到村部坐上一会儿之后慢悠悠走回家。
“别看亚叔年纪大,眼睛灵光得很,一点垃圾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赵猛说,双溪村的卫生有亚叔在,大家都不用操心。村民们都开玩笑说,亚叔有一双“火眼金睛”。
跟张金亚一样,双溪村其他17个村民小组长也经常“巡逻”。除了“巡逻”,他们在调动村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上也有一手。
“突然要所有村民改掉不好的卫生习惯是很难的,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讲道理,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劝说。”8组组长朱敷辉说,刚开始搞人居环境整治还是有人抵制,不少村民小组长都挨过骂,但是挨骂也要干,挨骂也要上门去劝说。
“村里环境卫生搞好了,你城里的孙子孙女们都愿意多回来”“到处都是垃圾,也容易得病啊”“把屋前屋后搞干净,蚊虫都会少些”……大大小小的屋场会上,一句句贴心窝子的话,一次次帮忙收拾的举动,终于“说动”了全村老少的心。
为了让这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半途而废”,双溪村探索建立了正面评比机制,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大评比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建立村民积分管理制度,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同时,双溪村还探索了反向激励办法。趁着卫生搞得差的农户家里来客人,专门上门对其进行宣传引导和鼓励,并发动村民之间相互监督,“不讲卫生”成为双溪村村民眼里一件非常“掉面子”的事,大家争先恐后要拿“清洁户”的牌子。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双溪村的人居环境整治也打出了“口碑”,先后被慈利县评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创建点”、荣获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村民们笑着说:“都晓得双溪村环境卫生搞得好,隔壁的村都羡慕我们,女儿嫁出去也有面子,连娶媳妇都好娶呢!”
人居美擦亮了双溪村振兴的底色,也蓄积了双溪村振兴发展的力量,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缓缓铺开:省级龙头企业生安赛特的粮食生产正在进行,大岩峪水库90多亩的渔业养殖逐渐受益,80多亩村级林场里的枇杷、桃子迎来进园采摘的客人……
用心打好“组合拳”
王姣
“免检”的双溪村在乡村治理方面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干群齐心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双溪村党员干部任务到人、责任上肩,个个都是“第一责任人”,在身体力行中发挥了关键的示范带头作用。从村民有抵触、不参与到家家参与、人人关注,党建引领聚民心凝合力,双溪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收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俯下身,动真情,以“用心”换“真心”,双溪村党员干部与村民想在一起,干在一处,激发出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乡村治理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村美我荣”深入人心,让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常态化。
密切的干群关系映照出优良的工作作风,双溪村的“组合拳”体现出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责任与担当。为民服务是我们干事创业的“试金石”,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需要更多像双溪村这样的“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