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端,三面环海,气候冬暖夏凉,是山东最大的城市,也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青岛原名胶澳,100多年前这里只是一个小渔村。1891年(清光绪17年)清政府在此设防,1897年德国借口教士被杀强行租占,并根据海中一个叫小青岛的小岛改胶澳为青岛。
德国人为了长期占领,不惜成本在青岛大规模建设,修铁路、建海港、设工厂、建学校、教堂,以及大量民宅,使青岛正式成为一个大城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乘机取代德国占领青岛,1922年中国收回,但到了1938年日本再次侵占,直到1945年才收回。日本在两度占领期间,在市内修建了许多房子,因此青岛市内有大量的德国和日本式建筑,只是近年来日式建筑多已逐渐被拆除。
青岛市区的街道大多密集在南、北两海岸附近。南岸又称为前海,有漂亮的海湾,也是海上与陆地风景名胜聚集的区域。北海岸叫做后海,主要是客运码头的所在。前海在长约25公里的海岸线范围内,风景点包括青岛湾、汇泉弯、太平湾及浮山湾。 我们从青岛湾开始,沿着海岸线往浮山湾的方向走。碧海、蓝天、温柔的海风扑面,感觉特别舒服。
青岛湾位于青岛南区,是一个半圆形的海湾,明清时曾经用作贸易港口兼军事基地。德国占领后在附近一带大力建设,形成了一个带有德国风味的繁荣商业区。20世纪初又在区内沿海建了大、小港口码头。青岛湾对面的山丘地段,是德国占领时期的老区,建筑多带有德国中世纪的风味,山上至今还留有许多德式房屋及旧总督府。
青岛湾一带海上风光明媚。小青岛与栈桥都是区内著名的景点。小青岛原名青岛,又叫琴岛(因形状像一把古琴),是与陆地连着的小岛,岛上山岩秀丽,林木葱茏。1898年德国租占胶州后,在岛上建了一座白色灯塔,成为过往船只的导航标志。 这里原是军事用地,1988年改建后,岛上的小青岛公园开始对游人开放。
栈桥又称前海栈桥,位于青岛湾的中心位置,与青岛的繁华商业区相近,桥身由岸上向海中延伸440公尺,宽8公尺,是中国有名的海上长廊,也是青岛的标志。
栈桥始建于清光绪18年(1892年),当时是一个用钢铁与木板所建成的码头,全长200公尺,用来供应海军运送物资,以及停泊北洋海军战舰。德国租借青岛后,用钢筋水泥加以多次修建,把桥身延长到今天的440公尺,并将之改成运输码头。1984及1998又经过了两次全面的整修。所以今天的栈桥虽仍然是一个码头,但是似乎观光胜过了实际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领略漂亮的青岛市区,特别是红瓦绿树的德国旧区,地陪小张带领我们上了海湾对面的小鱼山公园。小鱼山因靠近“鱼山路”而得名,是建于1984年的一座古典风格的山头园林,面积2.5公顷,海拔60公尺。 山上有仿古的亭台及曲廊,廊壁上还有根据聊斋故事的壁画、象形文字及鱼的图案。
山顶上的风光的确不同凡响,一面是辽阔又繁华的海滨,一面是红色欧式建筑遍布的苍翠山麓。站在高处远眺旧德国区的建筑,及座落在观海山半山腰昔日的德国总督府,红瓦绿树互相辉映,像一张漂亮的风景画。回顾百多年的沧桑,却又令人无限的感叹。
青岛市的街道几乎全部以中国地名来命名,而唯独八大关比较特殊,是用中国著名的关塞来起名。开始时是嘉峪关、山海关、正阳关、武胜关、函谷关、宁武关、居庸关及韶关等八条街,所以才叫做“八大关”。 但后来又加入了紫荆关及临淮关,所以现在是十条街。
在德国及日本占领期间,曾有将近20多个国家在八大关一带大兴土木,广植树木花草,所以这里也是充满了浓厚的外国风味。不但房子漂亮,而且四周布满了绿色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