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3年05月04日

文化散文的新高度

——读《中国历史的体温》有感

石绍河

散文怎么写?尤其是文化散文怎么写?大家各执一词。穆涛作为一个散文编辑者和创作者,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和实践,为当下文化散文创作闯出了一条新路。他以“大史小说”的创作特色和“解字说文”的叙述方式,给新文化散文注入了别样的元素,文化散文达到一个新高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历史的体温》由百花文艺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是穆涛新近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他以阅读《汉书》《史记》为基础,由此发散拓展,大量阅读中国古籍,包括正史、野史,开展田野调查和研究,从而掌握了众多的典故和细节。有了这些积累,加上自己的思考,一篇篇融“文史哲”于一体的文化散文,既构筑大情怀、大境界、大气象,又注重从细节入手,心灵介入,切中时势,具有现代眼光;既能从呆板苦辣,缺情少趣的历史中温故知新,又能抽丝剥茧,借古喻今,言之有物,具有时代气息和人间烟火气,有见识,有思想,亦庄亦谐,幽默风趣。历史在他笔下变得十分鲜活有温度。

作者笔下众多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和无数细节,让他们变得鲜活立体,有血有肉。如刘邦这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作者就把他写得很有特点:刘邦提倡“先治坡后治窝”,定都长安后,没有大搞“楼堂馆所”建设,办公地点在萧何营造的未央宫里,还因“豪华”把萧何训斥了一顿。刘邦奉行实用主义用人原则,是不拘一格用人的集大成者。他听从戍卒娄敬(后改名刘敬)的建议,定都长安、与匈奴“和亲”、实行“强干弱枝”的移民政策。刘邦当初不待见读书人,经常嘲弄、戏谑文化人,后来他听取陆贾、叔孙通等人的意见,颁行“征书令”,在全国范围内抢救整理文化典籍,为西汉一朝的文化生态预留了广阔的空间,刘邦的文化贡献不小。刘邦能识人,最典型的是册封侄子刘濞为吴王后,第一次见面就看见他“若状有反相。”果然,四十二年后,刘濞牵头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刘邦是汉朝“一国两制”的创建者,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建国制。刘邦还是一个大孝子。见父亲刘煓住在长安闷闷不乐,思念故土,便在临潼的东北,仿照老家的模样,再建了一个城邑,把老家的人、牲畜全部搬迁过来,而且免除终身徭役赋税,有公器私用之嫌。

再说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开疆拓土,既有霹雳手段,又能放低姿态。他对前期政治生态中的痼疾深恶痛绝,大刀阔斧进行创新和改革,建立“察举制”,既给国家政权注入活力,也给底层人带来希望的亮光,形成了重视读书,尊重知识的文化生态。征召以儒学为主体的“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与董仲舒三次“策对”,从而形成了“独尊儒术”的文化治国方略。汉武帝还开创了征收农业税之外的首项财产税,增加了国家经济实力。但他采取鼓励民间举报的办法,使工商业元气大损,民风败恶,与当初之意相去甚远。汉文帝刘恒,是大臣“海选”出来的皇帝,不是口头上讲“以民为本”,而是身体力行做到了。他五次颁布罪己诏(包括遗诏),开展自我批评,向国民作检讨,深刻反省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在他执政期间,免除了十一年的农业税,让人民休养生息,是一位开明担当的皇帝。吴王刘濞,性格外露,执拗任性,脑子不够清醒,刘邦说他面有反相,他竟二十多年“称病”,不进京述职朝奉。最后发动叛乱失败。吴国虽然富甲天下,但人们精神苍白,国家主体意识缺位,导致祸起萧墙。

秦朝时有两次文化浩劫:一是焚书坑儒,二是咸阳大火,烧毁了国家藏书。西汉的主要功劳是“文化治国”,收集、整理中国先秦著作,延续中华文脉。今天见到的先秦著作,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经由汉代整理出来的。自武帝开始,将文化建设视为治国之重,后五代帝王不懈推进文化建设,打下了扎实的文明国家的基础。《中国历史的体温》把这个可称为伟大的功绩,用自己的眼光和识见,展现给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温情和文化的光辉。

读这本书印象深刻的还有,作者参加了空港新城域内道路命名工作,他把这项工作视为一种运气,一次深入学习的机缘,扎实做足了功课。参与近百万字资料选编、撰写,带着敬重和审慎的态度,从长远计,给每条道路争取一个烟火气薰染,始终伴随的名字。可见穆涛治学之严谨,用功之勤奋,做事之务实,文化之担当。有了这种精神,能写出这样在散文界独树一帜、领新标异的文化散文,不足为奇。

《中国历史的体温》表明穆涛的文化散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启示我们:散文要回归“文”的传统,要创新,接地气,“说人话,说家常话,说实话,说中肯的话,说有个性、有水平的话。”

--> 2023-05-04 ——读《中国历史的体温》有感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68579.html 1 文化散文的新高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