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李成义
乡村振兴的示范怎么当?村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怎样才能走向共同富裕?
一年前,带着这两个课题,慈利县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成员王周华、艾新华、张仕恕,踏上了赴双坪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小屋场用心解民忧
3月25日,是阳和土家族乡赶场的日子。双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屋场又热闹了起来,村里的老人们相约来到这里理发。
“我们提供志愿服务,村民们在这儿理发,再不用掏钱了。”王周华说,组织村民集中在一个时间段理发,就变成了一种别开生面的屋场会。
2022年的夏天,村民们在理发时,就聊到了路灯。“现在生活好了,要是能给村里再装些路灯,晚上我们出来跳广场舞就方便多哒。”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向工作队提出了诉求。
随后,王周华三人详细了解实际情况,与村“两委”成员商讨形成工作方案,上报县委宣传部请求在跑项争资上给予全力支持。
9月底,全村道路亮化项目成功落地,共筹集到40多万元资金,安装节能路灯172盏。从此,村民们的生活更亮堂了。
小小屋场,问需于民。从理发台到屋檐下,从山坡上到田地间,哪里有村民的诉求,哪里就是工作队为民解忧的屋场。
而全村道路亮化,只是他们2022年驻村工作任务清单上的第7项。
前面6项是:17组机耕道建设、乡村旅游设施配套、落坪峪溪沟维修、1组堰塘维修、岩屋口老水井维修、杨梅产业培管。后来,这份清单又增加了3项:文体小广场建设、村部维修改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建设。清单任务全部按照计划或超计划完成。
目前,2023年的清单已有7项。只要有利于服务群众,这张清单还会随时更新。
微心愿情暖留守娃
“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2022年8月1日,歌曲《万疆》的旋律在双坪村部回响,孩子们用稚嫩的童音放声歌唱,格外动情。
这堂声乐课,是工作队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暑期礼物,也是孩子们的小小心愿。
父母为生活打拼离乡背井,孩子们就成了留守儿童。心系孩子们的工作队员,依托宣传文化部门的职能优势,广泛联络市、县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和从业人员,带着孩子们走进了一堂又一堂生动有趣的文化艺术课。
那个夏天,30多个本村及周边的留守儿童沉浸在声乐、舞蹈、书法等文化艺术活动中,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假期。
春种秋收,夏管冬藏。驻村一年来,工作队和村“两委”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干,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解决了一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
农忙时,他们帮村民育秧栽苗、割禾晒谷;农闲时,他们到村民家中嘘寒问暖,联系就业岗位,开展爱心助学……在帮助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群体圆梦微心愿的过程中,他们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送到了群众心窝里。
小讲堂传递大能量
2022年3月7日,在双坪村孝老爱亲“最美家庭”颁奖暨“双坪大讲堂”活动中,蔡小红应工作队和村“两委”的邀请,分享了自己两年前放弃高薪回家照顾婆婆蔡冬云的故事。
蔡小红的讲述,没有华丽的辞藻,一句“婆婆就是妈,只要婆婆在,这个家就在”,道出了自己最朴素的想法。
她的婆婆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疼痛时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最严重时,蔡小红守在病床前一个多月,没在床上睡过觉,暴瘦二三十斤,把婆婆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现在,在蔡小红的悉心照料下,蔡冬云的病情正慢慢好转。
听完蔡小红的故事,看着蔡冬云平日里的变化,村民们无不为之动容。讲堂里,响起热烈持久的掌声。
在掌声中,蔡小红接过了双坪村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的奖牌。2022年4月,蔡小红被推选为当月“湖南好人”候选人,赢得了社会各界点赞。
她的事迹,从小山村传到了全社会。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聚共识,主流思想引领方向,精神文明创建铸魂育人。工作队紧盯这一宣传文化工作优势,挖掘出了一批又一批典型人物和事例,打造了“双坪大讲堂”“双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多个平台,整理张贴了一系列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浓厚的文化氛围,润物细无声地感化着村民。
看着村里的变化,村民王章培感慨地说,在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影响下,大家讲文明、爱卫生,不仅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利利索索,看到路上的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来。
在工作队看来,用精神的力量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也是影响最深的一条路径。
如今的双坪,美丽庭院、美丽屋场错落有致,主题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村容村貌“颜值”更高,村民精神生活更加富裕。
“推进乡村振兴,服务群众,没有小事,只有大事。”回想起一年前带来的课题,工作队信心满满地说出答案:“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