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吴凤姣 通讯员邱德帅 邓伟
春雨绵绵,万物生长。3月20日,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大庄坪村,一阵细雨浸润之后,村民们在田间地头抢抓农时,开旋耕机翻耕土地,挥舞锄头清沟除草,打开包装袋清点肥料种子……村里一派忙碌的春耕备耕景象。
“今年全村不仅要巩固烟叶、罗汉果的优势产业规模,还要把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都提上去。”大庄坪村支部书记王焕云告诉记者,在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驻村工作队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带头流转30亩耕地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示范领种玉米、黄豆套种农业产业新模式,并带动全村每家每户都加入玉米、黄豆规模化产业套种队伍,“通过前期组织发动大力推广,目前村里计划发展套种面积在200亩以上。”
大庄坪村采取玉米、黄豆套种作业,不仅能有效改良土质提高产量,对农业经济化、产业化、效益化起到推动作用,还能充分利用60岁左右留守老人和部分留守妇女,让“闲置”劳动力一方面自耕自种“一地两收”,一方面在农忙时节就近务工增收,获得好收成、鼓起钱袋子。“根据测算,预计套种玉米亩产可达800斤、产值1200多元,黄豆亩产达300斤、产值900元。” 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钟易军告诉记者。
下一步,大庄坪村将在县、乡农技员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罗汉果基地和花生、黄豆、红薯等套种实践,通过地肥互补、产量增高、产值叠加,激活村民农作物套种“源动力”,实现粮食作物“一地多收”。目前,全村正以村民小组为农事作业单元,从技术指导、种子选购、土地流转等方面进行玉米、黄豆套种全方位衔接指导。
“要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坚决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乡党委书记尚道华说,乡党委、政府将与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联动,用好用活用足耕地地力补贴等种粮政策扶持资源,并争取落实百亩以上规模套种的提标补贴,让种粮群众多途径增收受益,确保实现种粮高产、市场畅销、效益喜人的粮食发展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