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唐丽君 苏芬勇)“谢谢徐法官,真没想到持续了三年多的矛盾,你一出面就给解决了!”2月15日,慈利县人民法院岩泊渡法庭上门调解一起因邻里冲突引发的通行纠纷。慈利法院注重从实际效果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及时化解矛盾,今年以来全院共有191件类似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
陈某与沈某两家紧邻而居,沈某家前坪是陈某每日出行的必经之路,该通行道路也是一条方便两家生产生活取水的历史通道。自陈某购买小车后,双方曾因车辆通行问题而摩擦不断,后沈某将紧邻原告陈某家的必经之路搭建一钢架棚并用铁皮围住,直接阻断了陈某一家的日常通行。为此,原本不太和谐的邻里关系进一步恶化,村委及人民调解委员会虽多次出面调解,均无法化解。无奈之下,陈某一纸诉状将沈某告上法庭,要求沈某清理通道,恢复原状,保证车辆顺利通行。
法庭受案后,承办法官马上组织一场庭审,因案件当事人对争议焦点的陈述均有较大差异,承办法官决定前往现场进行实地勘查。随后,承办法官再次来到被告沈某家中,向其讲解了《民法典》中关于相邻关系的法律规定,在释法过程中让双方当事人明理;同时在调解过程中充分权衡双方当事人利益,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提醒双方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互谅互让。最终,被告沈某同意让出2.5米宽度供原告陈某通行,双方当事人在一片和谐声中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