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3年02月12日

听 戏

李永海

“扯大锯,拉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甥,也要去……”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对这首儿歌一定不会陌生。那时候在大街上经常能听到一帮小朋友们,围在一起,拉着小手,欢乐地唱着这首儿歌。从歌谣里就能听出来,那时候的小孩子们,多希望能去走亲戚,听大戏。因为去了亲戚家里,不但可以听戏,而且还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

我出生在河南,河南是一个戏剧大省,那里有许多戏种,像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四平调、坠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等。这些戏种都很受到大家的喜爱和追捧。

父亲是个老戏迷,我是个小戏迷。也许是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到处听戏的缘故,至今京剧《智取威虎山》中英雄杨子荣高亢响亮的唱腔:“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仍然在我耳边响起。

小时候,每到地里耕种完小麦后,农民就算是彻底的闲了下来。这时候,周围的十里八村就会陆续有大会过起。每个村子里,在农闲时都会有两三个大会。而且各个村子是逢会必唱。一唱就是十多场大戏,有时请来了县剧团,一些较大的村子甚至请来了省剧团。这样爱听戏的人就有福了,也因在那时候,农村里都还没有电视机,村子里一年也难得放上几场电影,人们没有别的娱乐项目,所以哪个村子里唱大戏,附近三里五村的人,甚至是七里八乡的人们,就都会跑着去听戏。

记得有一次,附近的一个村子里过大会,那个村子比较大,有五六千人口。他们村请来了省豫剧团,一天三场戏。村里建有专门的大戏台,大戏台设在村子里的某个地方,有很大的一块空闲地。过会那天,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们,听说来了省剧团,大家有走亲戚的,有专门跑去听戏的,真是人山人海。大家三五人结伙,七八人成帮,人们从四面八方像潮水般涌进了那个村子。

戏台下,一个凳子紧挨一个凳子,人们早早地就来占地方,一排紧挨着一排。直到整个大院里都占满了人。甚至周围的墙头上,树上,也都占满了观众。戏台上,紫红色的绒幕帘紧闭,两边和上面都有垂着的绿色布帘。舞台上和院子里的树上,都放有高音喇叭。

铃声一响,舞台上敲起了锣鼓,高音喇叭里锣鼓喧天,台下顿时鸦雀无声。红色的幔子被拉开了,人们的眼睛一亮,绚丽的舞台电打布景,风景山水不断地变化,人们不敢眨一下眼睛,恐怕错过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戏曲开始了。生旦净末丑,相继出场,一个个精彩的表演和委婉美妙的唱腔,还有那细致入微的神态和动作,把人们看得都目不转睛。一会儿小丑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一会儿又为台上人物的凄惨命运,难过的泪流不止。一会儿,又会对台上势利的小人,心中充满了愤恨。一会儿,看着忠臣被奸臣害得家破人亡,心中不禁又充满了无限感慨,感慨人生无常。最后当看到坏人被斩首示众时,大家便不禁拍手连连叫好。

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夜间的连本戏,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得需要唱上十几场。既是冬天,北风呼啸,人们披上大衣和厚重的棉袄,也会三五成群地去听大戏,有时跑十多里地,即便是那样,谁也不愿意错过中间的某一场戏。大家追戏的那些劲头,一点也不亚于现今明星的那些铁粉儿。

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后来电视机陆续走进了每家每户,人们坐在家里,就可以听戏或看电影了。国家富强了,老百姓的生活富裕了。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的娱乐生活也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那些年,渐渐被人遗忘。那些事,都随着时代的转变,慢慢地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

--> 2023-02-12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65773.html 1 听 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