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3年02月06日

料峭春风

鲍安顺

苏轼在《定风波》词的下阙写道:“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词里的料峭春风,是早春风,或者刚立春后的春风,伴有一场萧瑟冷雨,更见早春气象,正如苏轼写此首词的动意,他在沙湖道中遇雨,带了雨具的人先走了,没带雨具的同行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他不急不躁,心态从容,一点也不觉得难过。过了一会儿,天晴了,他就把自己的感觉写下来,成了这首词。

料峭春风,后来传为成语,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春风吹酒醒,让苏轼觉得微冷,看着那山头太阳斜照,有些暖意融融。可是一场春雨的来而复去,让苏轼内心有了超脱感受,他在回望春雨萧瑟处,体恤到云淡风轻的人生境界,心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惮境妙悟,写得蜻蜓点水,却诗意隽永,发人深省。

苏轼在此首词的上阙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落笔写出了他的人生真谛,对那穿林打叶的雨声,莫要过于认真地去聆听,其实那春雨,并不妨碍你龙吟长啸,从容地漫步徐行。苏轼的词意更高处,是他在雨中行走的平民心态,那“竹杖芒鞋”,是平民的生活必需品,象征寻常百姓的生活常态。写此首词时,是苏轼被贬黄州,在历经了政治风雨之后,他内心变得真切平淡,尽管他还是士人官员,却已经是个平民艺术家了,他常常深入民间,过着平民般的生活,多写平民化的诗文,让他的作品更接地气,读了深感亲切。

那竹杖,那芒鞋,在苏轼的诗词中常有出现,如《初入庐山》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多有良趣,生性的自由,是闲适的,也是坦荡的。苏轼在《东坡》中诗云:“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那是他的生平所爱,是无忧无虑的志趣,也是乐在其中的天性。他还在《寓居定惠院》中写道:“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那所拄之杖,有可能就是修竹之具,可是在苏轼笔下,并不是重复,而成了优美的画卷,闲适的生活情境。正是如此的苏轼,才能轻松从容地拄竹杖,穿芒鞋,比骑马走得轻便,真乃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闲情淡定,达观超逸。

有人说,“一蓑烟雨任平生”,正如“也无风雨也无晴”,那是苏轼的彻悟人生,也是他内心的大超越,人格的大升华,艺术的大追求。苏轼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一贬再贬,晚年流放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岛。但是他在精神上,始终没有被打败,保持着鲜活的灵动之心,写出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心智解脱,豁达境界。他在海南岛写有妙句:“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那心灵的纯净,正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泊意象,让苏轼在人生的沉浮中,情感忧乐适度,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少生烦恼,多有宁静快乐,风趣幽默。

还听人说,苏轼的心境超脱,符合心理学专家对白日梦描述的特征。一是他郁闷不爽,宦海沉浮,理想和抱负未果,思想陷入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之中,所以内心在努力追求解脱的阀门,渴望自救超脱,身心解放。二是他寻到了白日梦的真谛,就是内心的宁静自由,那是另一种的生命放飞,正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心境是一致,苏轼却表达得含蓄内敛,没有了他豪放词风的特质。佛教说,“无差别境界”“万法惟心所现”,那世界的一切物象,皆是心所幻化而出的,如果心静了,世界自然清静,苏轼也就身心解放了。

为此我想,那早春,那料峭春风里,苏轼在追求精神的解脱中,找到了自我安宁,那是对现实的思想反抗,却生成了艺术春风的料峭之境,比绿肥红艳的春光,更为美好,意味深长。料峭春寒,春风吹来,春意渐临阑珊,煞是美妙。虽然此时,天地浅寒微冷,桃李尚未染春,可是那春天,已经打开了大门,让人犹见杨柳青、芳草绿、花蕾艳,闻到了荠菜香,感觉春在山野田垅,树的枝头,正被春风催开,寒意料峭,朦胧优雅。

--> 2023-02-06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65478.html 1 料峭春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