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3年02月01日

让老手艺走进新生活

吴凤姣

“我正在缝制的是棕制床垫,用的是原生态的山棕片,透气性好,自然环保,而且尺寸可以定制,一针针手工缝制要四天左右做完。这里还有棕制手工包包,养生打坐蒲团,鞋垫,茶壶垫,茶台刷……”72岁的张家界棕制品技艺非遗传承人朱良宗,正在院子里一边编制棕垫一边在介绍棕制品,在直播镜头前与粉丝互动。

朱良宗是慈利县金岩土家族乡人,14岁那年家里让三兄弟学手艺,哥哥学裁缝,弟弟学理发,朱良宗就学了织蓑衣。那时的乡村,蓑衣是必需品,春耕时家家户户几乎都需要,朱良宗便走村串户,为乡民制作蓑衣。随着蓑衣逐渐被雨伞、雨衣代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棕垫需求量上升,朱良宗转而以缝制棕垫为主。后来,各种家居产品占据了市场,棕制品渐渐无人问津了。“我还曾经抱怨他,怎么他没有选学理发呢。” 朱良宗68岁的妻子杜浓莲告诉笔者。

十多年前,朱良宗的儿子将他们夫妻俩接到市里,习惯了乡村生活的朱良宗没事就上山剥棕,编织小玩意儿过过手瘾,他不甘心老本行就这样被遗忘。为了让老人开心,儿子便在子午台给租了一处民房,整修一番让朱良宗夫妻住下来,还帮助他注册了“蓑衣匠朱良宗”视频账号分享自己的作品。朱良宗,就这样从手艺人变成了“守艺人”。

朱良宗介绍,看着简单的棕制品,做起来很费时费力,不仅要经过剥棕、剪片、抽丝、搓绳、缝制、定型等多个环节,还要注重技巧。比如棕床垫需要在剪棕片环节注意细节处理,太硬的棕片睡起来会不舒服;刀型棕刷缝制完成后,要用铁爪反复梳理,理顺棕丝;缝制茶壶垫,小产品却很讲究手上的力道,棕绳拉紧拉实了才不至于太软变形。

怎么样才能让原始、生态的产品走进都市人的生活?朱良宗对此思考了很久,他表示,“现在越来越多有品位的人热爱自然生态的东西用来收藏或是装饰,我们的产品实用性强,符合他们的喜好。年轻人则喜欢时尚独特的小物件,所以我就在老手艺的基础上,将产品与时俱进做创新,没有停留在制蓑衣、缝棕床垫上。当然,产品的品质保障也是很重要的,大家看重这个。”

镜头前,朱良宗手上戴着一个装油的羊角,拿着一根近30厘米的钢针,蘸油、穿针走绳、拉绳加固,看似一气呵成,却是妻子口中“十分费力的狠功夫”。他手上的老茧,都是常年剥棕、抽丝、搓绳、缝制等工序留下的。“我帮他搓绳,一天三至四米的棕绳,也就能做30根。一开始手疼,现在都习惯了。” 杜浓莲伸出略微弯曲的手,粗糙的纹路,都是棕丝摩擦过的痕迹。

如今,朱良宗的粉丝已有六千多人,在线观看他织棕制品互动的粉丝超过六万人次。粉丝追求时尚,他就缝制棕丝+土家织锦元素的包包;粉丝注重养生,他便缝制打坐用的棕制蒲团;粉丝需要棕刷来刷灶台,他也可以做一把大的刀型棕刷;粉丝说家里的床是2米×2.2米,棕床垫便定制成床的大小……通过各种小物件的制作,让棕制品从特定的生活场景使用走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应粉丝要求,他让儿子把自己根据需求制作的棕制品放在线上售卖,直播时最高一次卖出了6900余元。朱良宗的老年生活也因为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互动,变得有趣而充实。

“我手工做的棕制品,线上售出后客户都很满意,我是蓑衣匠,我坚持做好产品。”如今,朱良宗应市场需求织的蓑衣、床垫、手提袋等产品,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他也希望张家界棕制品可以逐步走向旅游市场,给旅游体验增添一抹新的魅力。

2020年,以蓑衣为主的棕制品技艺被列入张家界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公布的张家界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中,将朱良宗认定为张家界棕制品技艺传承人。对此,朱良宗表示,“未来,我要坚持把棕制品技艺传承下去,也有信心把蓑衣、手提袋等带出国门。”在让老技艺走进新生活的过程中,朱良宗表示,自己还有一个目标,就是推动张家界棕制品技艺申报省级非遗。

--> 2023-02-01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65326.html 1 让老手艺走进新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