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3年01月29日

梦里老家 严田古村

▲村中的始祖名为李德鸾,是大唐皇室后裔,村中最早的进士,累官为散骑常侍,为避黄巢之乱,举家动迁于此。以“占得从田之签,以严治家”之意,为村庄取名“严田”,可见严田村自建村,它的起点就高于别的乡村。后来朱姓(朱熹后裔)迁入,又助推了村人好学重功名的风气,文人创办书院蔚然成风,村内最好的精舍、乡间茅屋多设有学堂,科考及第有攀比之风。据《婺源县志·科第》记载,严田村李姓仅在宋代就有24人登进士第,是其最为辉煌的时期。自宋代至清末村中共出了进士27人,其中出名的有宋代诗人(光禄大夫、大理寺丞)李知己、清代道光(1841年)钦点翰林(户部云南司主事)朱锡珍等,是名副其实的“进士村”。

▲严田水口。在严田古村,有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不容错过的,那就是古村落的水口。婺源地处万山间,各村落四面大多是山,形成较为封闭的完整空间,所以水口自然而然地成为村落的咽喉,被人们看成关系到村落人丁财富的兴衰聚散之地。严田村的“水口”, 是婺源县保存最为完好的水口(村口)文化遗址,除植有巨樟、在溪流上横架藉以“藏风聚气”的树德桥外,另装饰有德福亭、四灵庵、沁泉、如来佛柱、水碓等建筑,使水口不仅关锁严密,同时炫示了家族的荣耀,集人文与自然于一身,俨然一幅浓缩的婺源风光画卷。

▲朱锡珍故居。“渔樵耕读,诗书传家。”严田自古以读书氛围浓厚,耕读传家相沿成习,形成特有的儒耕文化。在小巷深处 “朱锡珍故居”门前的介绍这样写道:“……自幼勤奋刻苦,节检好学。少年时在县里庠生(尖子班)求学,困了就打个盹,半个月未曾打开被褥,其父将菜桶藏于被褥一直没食用,后被同窗发现。因才华高深,深受皇帝宠爱被钦点翰林……”这段说明让人们明白了要成为一名进士其背后的艰辛,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回看历史悠悠,“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的古训在这里感悟尤其深刻。村中的归心亭中有这样一幅对联,道出了严田精神的真谛:“苦读勤耕一方秉性,崇仁尚义万泉归心”。一个山清水秀之地,一个秉承祖训的小村,朱子思想的传播、推崇地,还有那么一群孜孜不倦苦读的学子,最终让严田名留青史。

▲四勿桥。穿过茂密的水口林,顿时觉得视野开阔许多,跨过“四勿桥”,算是真正进入到了严田村内。村中现存明清古民居比比皆是,穿梭在古村落的小巷里,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步一景处处充满了爱与智慧,家家户户门口刻着的不是富贵吉祥,而是仁义礼智信,治家做人与励志求学的家训格言,透出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蕴。

白英

花绽千朵,织出了锦绣;柳丝万缕,染绿了眼眸;小桥流水,浇湿了乡愁;老屋庭院,尘封了念旧。在“梦里老家”婺源县城西北部,隐藏着一个人迹稀少返璞归真的古村,名为“严田”。这里宛若世外桃源,古树、古桥、古亭、古水口、古民居、古驿道自然地融在山水间,安静朴素背后,是它延续不断的历史,是坚韧平和的日常生活。漫步徜徉在严田的古街上,看见的是小村岁月的寂寞,那斑驳的墙体,开裂的祠堂门,朽了的梁柱,凝结了时间,见证了小村崇祖睦族与诗书传家的历史。

--> 2023-01-29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65244.html 1 梦里老家 严田古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