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媒体记者 吴凤姣 图/杨旭东
“护林28年来,有幸见证了张家界旅游的发展,保护这片旅游的核心资源,也是我的责任与使命。”跟记者交谈的人叫彭仕文,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化溪峪森林防火哨卡点的一名护林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多条线路巡山,消除每一个可能对森林动植物产生破坏的隐患。
如果不是张管局资源保护部工作人员张俊带领,记者根本不知道,森林里还藏着这样一群人,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未开发的林区,无论酷暑寒冬,翻山越岭巡山护林,为了让绿水青山更美,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孤独的行动。彭仕文,就在这里坚持了28年。
(一)责 任
“我必须守护这片森林,确保珍贵动植物不受损。”
1994年,当时才26岁的彭仕文,成为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一名护林人。他的任务就是在景区内未开发的森林深处驻扎,每天穿梭在林间实施森林防火、林道清理、树木虫害病害治理、自然灾害监测和人为破坏行为劝导等工作。“当时只觉得是工作职责,我必须守护这片森林,确保珍贵动植物不受损。”彭仕文告诉记者。除了巡山,还要保持林道畅通,每个护林员要负责清扫的林道都超过1千米。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5万亩,未开发的区域广阔。林中有果子狸、金鸡、竹鸡、蛇类及红豆杉、珙桐、银杏树等珍贵的动植物与珍稀药材,经常有打猎、采药、采集珍贵树木种子的人偷摸进山。对此,彭仕文只能每天与同事24小时值班,分线路巡山检查,严防死守。
将迷路误入深林的游客送到景区位置;第一时间收走陌生人带进山的火种;劝导、观察并拿掉猎人的捕鼠夹等工具……这些都是彭仕文工作的常态。看似简单的工作,始终有着防不胜防的隐患与不厌其烦的重复。
(二)习 惯
“只要看到这片森林,我就浑身得劲儿。”
清晨,记者跟随彭仕文去巡山,体验护林生活。大山里还是浓雾笼罩的时候,彭仕文便出门了。一个水壶、一把镰刀和一根木棍便是主要装备,沿着简易路进入森林,不停地走走看看,认真检查可能存在的隐患点,累了就在树下喝口水歇会儿,给记者讲多年来的护林故事。
彭仕文回忆,2008年冰灾时期令他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大雪封山,行动不便,上山下山异常艰难。雪过膝盖,彭仕文和同事仍然要轮班进山,每次都是自己背着一周的口粮,步行两个多小时到达山上的哨卡点。为了清理路障、检查名贵树木有没有受损,每天还得在冰天雪地里摸爬滚打巡山,大冷的天,浑身都是汗水和雪水,每一步的艰辛,都让彭仕文觉得很有意义。
从事护林工作,彭仕文每天巡山就要走五个小时,而且森林公园具有特殊性,峰林陡峭,非常考验体力。因为林间路滑,荆棘丛生,记者爬了一段路早已经气喘吁吁,而彭仕文却说,“只要看到这片森林,就浑身得劲儿”,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即使森林深处,陪伴他最多的只有猴群,但他仍觉得有趣而充实。
中午,累了半天的彭仕文回到哨卡点,简单对付了几口,便又出发踏上另一条线路……
(三)奉 献
“为了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地球上仅有的一个张家界。”
看似简单的护林生活,孤独和辛苦是常态。彭仕文告诉记者,他待过好几个哨卡点,麻田垭路程最远,简易路修通之前,6.5公里的路他走了无数次。更难的是,靠自己架线通电之前,哨卡点用的都是煤油灯,早上起床鼻孔被熏得黑黢黢。有时一个人驻点,因为周边太过安静,晚上害怕,根本不敢吹灭油灯。
更辛苦的是内心承受的压力,让彭仕文不敢有半点懈怠。有一年四月,正值雷雨季节,一处崖壁顶上的枞树遭到雷击着火。在监控中发现险情后,对周围地势地形已经非常熟悉的彭仕文很快找准位置,与另外两位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因为崖壁陡峭没有路,他们沿着一根树干徒手攀爬,紧急在着火点周围清理出隔离带,浇土灭火,并配合随后赶到的工作人员,提桶传水才将火完全浇灭。为了确保不再复燃,彭仕文和两位同事没有下山,待在崖壁顶上和衣而睡守了一整晚。
多年来,彭仕文负责守护的这片林区,没有发生过一次人为火灾。谈到这样的坚守会不会感觉辛苦,彭仕文的回答很实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么珍贵的绿水青山破坏了那就几十年恢复不过来。反正担子挑了28年,巡山护林也成了我的乐趣,一天不来浑身难受。我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人,为了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保护地球上仅有的一个张家界,我要坚持护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记者手记:
28年,这是一段漫长的岁月,彭仕文将最激昂澎湃的青春留给了静谧的大山。几十年如一日,巡遍绿林深处的犄角旮旯,每一步都走得谨慎,每一晚都守得实在。只有发自内心的力量,才能支撑这平凡中的伟大。我们震撼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奇秀,感动于每一个彭仕文的栉风沐雨,他们甘于寂寞,又诚于坚守,是他们的守护让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水更绿山更青。
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彭仕文和森林公园的其他护林员们用几十年的“寂寞”守护着林区内保护完好的生态,用整个青春践行了这份对绿水青山的责任和承诺。当我们转身离去,丛林里彭仕文的歌声响起,54岁的彭仕文又一次走进了宁静的大山深处。
28年,一片山,一生情!让我们致敬平凡中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