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丽
“雪收暖色寒欲重,霜染草木冬渐深。”又到了北方屋里穿T恤、南方被窝苦哈哈的冬天,在今天,暖气和空调几乎已成过冬标配,古人也自有一套过冬的方式,温暖而不失雅趣。
火锅暖菜。“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火锅花色纷呈,百锅千味。就像中国传统文化一般,胸怀宽广,包容万象。这是一件清代粉彩芦雁图瓷火锅。火锅的锅盖、锅身、底座皆为瓷质,腹壁则是圆柱形的铜胎,可放入烧红的白炭。铜胎的底部有十字孔以漏炭灰,底座留有水滴形状的排风孔,既是空气对流的需要,也便于倒出灰烬。瓷火锅的锅盖和锅身分别以粉彩绘制了一幅芦雁图。只见一群大雁或飞翔、或俯冲、或鸣叫、或觅食、或歇宿,芦苇摇曳,萍草丛生,江岸湖石叠嶂,古松苍郁茂盛,疏朗有致。 画风灵巧可爱,上承圆盖,较为别致,具有典型晚清时期纹饰特点。足部饰海水纹,用色丰富,风格独具,可一窥当时人们的饮食风尚。
温壶暖酒。“温酒浇枯肠,戢戢生小诗”。古人注重养生,认为喝凉酒会伤身凉胃,口感不佳,于是将酒加热以后再饮用。温酒自然少不了温酒器,它是我国酒器系列中的重要一项,早在商周青铜文化中就有,并延续了数千年之久。这是一件清代锡刻鼓式温壶,由盖、外套、内壶三部分组成。盖、外套为铜质,内壶为锡质。盖立壁与外套下部近足处均饰有乳钉,风格质朴古拙。外套两侧有兽头衔环,壶嘴流短、出于肩部近口处有壶嘴。内壶有提梁。铜外套上刻有诗文:未识酒中趣,空为酒所茕。以文常会友,惟德自成邻。温壶使用时,将热水注入外套内,再置入装好酒液的内壶。使用此法暖酒比用炭火直接加热更卫生清洁,且外套中的热水可随时更换,而使酒液得以持续保温。此壶做工考究,是一件难得的酒具。
暖砚融墨。“砚温融冻墨,瓶暖变春泉。” 砚台是古人文房四宝之一,可是那个时候由于缺少取暖设施,在寒冷的冬天石质砚台中的墨很容易结冰,令文思泉涌的文人墨客烦恼不已。古人发明暖砚,就是为了用砚温墨,防止笔墨冻结,以便挥毫流畅。最早记载暖砚的文字是唐人张说的《暖砚铭》:“笔锋晓冻,墨池夜结,香炭潜燃,推寒致热。”这是一件清代掐丝珐琅夔龙纹暖砚盒,为清宫旧藏。砚盒长方形,口部饰铜鎏金錾花夔龙纹一周。其下四立面为浅蓝色珐琅地,每面中央做桃实一个,两旁饰相向的夔龙一条,意为双龙捧寿。盒底中心镌刻篆书“康熙年制”四字款。盒内可储热水或烧炭,使冬天砚堂不结冰,是为暖砚。此砚盒的掐丝线条较为工整,珐琅质地细腻,色彩淡雅,具有康熙后期掐丝珐琅作品的鲜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