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2年11月02日

推窗见绿 抬头赏景 起步闻香

美丽乡村入画来

张 婷

秋日傍晚,从武陵源城区一路南行来到协合乡,如同穿梭在一幅幅风景画中,青山蜿蜒连绵,苍翠欲滴;乡村屋舍俨然,街道洁净如洗;改造后的农房白墙黑瓦,秀丽的庭院鳞次栉比;道路两旁树木葱茏,花红草绿,与白墙、青瓦、农耕墙体画交相辉映,一幅生态宜居的新农村画卷展现眼前。

近年来,武陵源区紧紧围绕“打造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样板”的目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首要工作,聚力农村厕所管理、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美丽庭院建设四大重点工作,聚焦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塘沟渠三大重点区域,高质高效有序推进,让各个乡村逐渐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厕所革命创造乡村新风貌

在中湖乡定家庄村田儿湾组,工人们正忙着挖掘地面,铺设自来水管道和污水管道,新改造提升的无害化户厕,设置在户内,抽水蹲便器,一摁就冲水。“新改造的厕所用起来很方便,而且干净又卫生,夏天没蚊子也没臭味,我们很满意。”村民吕少龙说道。

今年该乡的200户村民全部实施旱厕改造,经过处理的粪水还能还田再利用。现如今通过“厕所革命”改造后,村庄美化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了,厕所也变明亮干净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也大有改善,幸福指数也大大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厕是“细胞工程”,也是头等大事。近年来,武陵源区持续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推广普及卫生户厕,以厕所之“点”带美丽乡村建设之“面”,让农村厕所卫生大改观。目前,全区已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改建1518余户,农户卫生厕所使用率达93.7%。同时,以“改厕”工作为起点,武陵源区以点带面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5座污水处理站,完善污水管网110.26公里,从源头做好雨污分流,全方位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

垃圾治理扮靓乡村新生活

10月25日上午10点,中湖乡石家峪村村民张维新拎着两个塑料袋,快步走向家门口的垃圾桶,他把废弃菜叶、冬瓜皮、玉米衣等垃圾投入厨余垃圾桶,另一个袋子放进了其他垃圾桶。“过去都是所有垃圾一起丢,村里不停上门宣传,我们才知道分类的好处。”张维新说,“以前废旧灯管、农药瓶就扔在河边,污染环境还很不安全,现在村民们都主动把垃圾分类好,保洁员一天上门清运两次,村主干道旁还有垃圾分类亭,垃圾的综合利用率高了,污染少了,环境更好了。”

从张维新家中走出来,主干道旁造型别致的垃圾分类亭引人注目。亭子按照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等生活垃圾四分类设计,每个垃圾桶用红、绿、蓝、黑不同颜色作为区分。宣传栏上标注了常见的垃圾品种及分类,引导村民正确投放。

以前“一个筐”,现在“四个桶”;过去“减源头”,如今“再利用”;曾经“嫌麻烦”,时下“好习惯”。自从实行垃圾分类以来,厨余垃圾不出村“变废为肥”、其他垃圾进入垃圾分类箱、有害垃圾有了积分兑换通道……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如今,武陵源已建设垃圾分拣中心61个、垃圾分类亭50个,添置垃圾转运车21台,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街道)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踏入武陵源乡村,干净、整洁、美丽的乡村画卷扑面而来,休闲、采摘、赏花等乡村游逐步兴起。

庭院建设按下乡村“美颜键”

花的清香,草的芬芳,与泥土的新鲜气息合在一起,这是小庭院特有的味道。索溪峪街道双星村邓寿先家房前屋后杂物归类,堆放整齐,院内外环境干净卫生。“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以前村民们随手扔垃圾的现象很常见,现如今环境美丽,乱丢垃圾的陋习也没了,乡风民风更加文明和谐”。谈起“美丽庭院”创建带来的大变化,邓寿先竖起大拇指直点赞。

近年来,武陵源区以“干净、整齐、点亮、美化”为目标,大力推进“人居美、环境美、生态美、乡风美”四大行动,将美丽庭院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动员引导广大村民以家庭为阵地,打造有特色、有文化的美丽庭院,使清洁、环保、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让人人成为“美丽庭院”的创建者,户户成为“美丽庭院”的受益者,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美丽蜕变,以庭院“小美”,助推乡村“大美”。目前全区农村“美丽庭院”比例达60%以上,一步一景的生态旅游走廊初步成型。

如今,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已是武陵源区乡村美丽风景的真实写照,多点开花的改造升级也折射出武陵源区推动全域人居环境整治的匠心独运,真正地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让美丽家园更富魅力、更有温度。

--> 2022-11-02 推窗见绿 抬头赏景 起步闻香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62613.html 1 美丽乡村入画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