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2年10月21日

湘鄂西根据地党组织“做个好党员” 十条标准的执行和发挥的历史作用

中共张家界市委组织部

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党组织提出“做个好党员”十条标准以后,各级基层党组织贯彻执行“好党员”十条标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理论素质,发挥战斗保垒作用,巩固革命根据地。

一、“做个好党员”十条标准的执行情况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党员和干部通过谈党报、办读书班和夜校等方式,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文章以及各级领导的讲话、党的决议,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党员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二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强政治训练,将经常性教育和特殊教育相结合,推进党员干部“职业化”,克服地方主义、盲动主义、雇佣主义和极端民主化等错误倾向。

三是严格党组织生活。各级党组织把加强党的支部建设、健全支部生活,作为经常性的工作。规定“一切工作归支部”“一切同志归支部”,将县、区负责人编入支部,参加支部生活。各党支部均有干事会,由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3人组成。支部会讨论上级机关的决议和通告等,并把当地实际工作与党的政策策略联系起来开展工作。各个支部利用会议和个别谈话,对党员的缺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四是加强党员干部培训。1930年前后,各级党组织利用办培训班的方式培训干部。4月,鄂西特委在石首举办一期政治训练班,培养各县党的基层干部200余人,学习政治任务及党的组织原则等政策。1931年3月,巴归兴三县委员会将党员十条标准印在“入党须知”,用其对入党积极分子举行培训。1931年5月,湘鄂西中央分局第一期培训50余人。1931年5月,湘鄂边特委翻印党员课本《怎样做个好党员》,在鹤峰五里坪举办军政干部训练班,特委书记周小康授课。桑植县委分别在县城、洪家关举办学习班9次,平均每次学习10天左右;还在桑植县城举办为期三个月的军事政治训练班,并创办了一所工农子弟学校。

五是注重发展党员质量。湘鄂西根据地各级党组织在斗争和实际工作中发展积极分子入党,严格履行手续,注重党员质量。每吸收一名党员,均作严格考察。认为合格并报支部或区委批准后,举行入党仪式。

六是强化纪律和廉政建设。湘鄂西党组织规定:凡官僚主义、浪费严重者处以有期徒刑;凡贪污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浪费公款严重者处以3年监禁等。建立党的监察委员会,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的监督。

七是建立巡视和监督制度。湘鄂西中央分局、省委、特委、县委设立巡视员,经常派巡视员检查工作,整顿各地党部,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由青年、贫民以团支部为单位组成监督检查小组,每组队10多人,进驻各个单位开展调查,将发现的问题上报党团支部,再由党团支部逐级报区委、县委直至省委。

二、“做个好党员”十条标准发挥的历史作用

实施“做个好党员”十条标准以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各级党组织得到加强,为根据地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中共湘鄂西省委关于湘鄂西组织报告提纲》记载:“到1931年底,湘鄂西的党出现了明显好转,党员的政治水平有了较高的增长,党在群众中的信仰增强了,党的领导方式相当地改变了过去那种形式主义的官僚式通知式的不切实际的领导;改善了党内生活和政治教育工作,发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共湘鄂西省第四次代表大会组织任务决议案》也载:“党员的政治水平线,一般的比较增高,各级党部已开始注意到教育训练工作;苏区内普遍组织了工会、贫农团、互济会等革命组织,苏维埃逐渐建立起单独的工作;白色区域内,工会、农民委员会,有了局部的发展;在苏区内领导平分了土地,党的政治影响,在群众中更加深入和扩大了;红军部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各地游击队和地方武装组织,也相应的增加。”

一是提高了党员思想政治水平。通过学习政治理论和培训教育,对党员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影响,对引导党员明确党的任务,抵制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产生重要作用。党员对党的理论政策和纲领有了清晰的认识。

二是改进了党员的纪律和作风。通过强化党的纪律,增强党员纪律意识。通过党员职业化,抑制追求生活奢侈的腐化危险。支部建设和组织生活开展成为经常,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得到发扬。党员工作更加深入,联系群众更加紧密。

三是壮大了共产党员队伍。按照共产党员标准,大批在斗争中积极的工农群众和知识分子加入党的行列,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共产党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提升。据不完全统计,1929年12月,湘鄂西苏区仅4000余名共产党员。1930年11月,党员发展至1.5万余人。1931年2月,党员发展至2万多人。水灾以后,党员数量下降到1.4万。1932年2月,党员又发展至2.274万人。共产党员人数的增加,使党组织在工农群众中建立稳固的基础。

四是健全了各级党组织。在以贺龙、周逸群为首的湘鄂西党的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斗争中培育党的干部,各级党组织不断健全。1929年5月,鄂西地区之宜昌、江陵、石首、监利、荆门、华容等16个县成立了县委,松、枝、宜和巴、兴、归成立了联合县委。湘鄂边苏区健全鹤峰、五峰、长阳、桑植、石门等县县委。1930年,各地党组织得到发展,建立鹤峰、宜昌中心县委。1931年3月,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贯彻王明“左”倾错误政策。但是湘鄂西基层干部抵制王明“左”倾错误,遭受敌人摧残的各级党组织得以恢复。湘鄂西省委直辖的监利、石首、沔阳、潜江、江陵、川阳、荆门等县党组织迅速发展;湘鄂边特委所辖桑植、鹤峰、五峰、长阳等县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健全。除此以外,湘鄂西还在苏维埃政府及群众团体中建立党团组织,在斗争中起了先锋作用。这期间,党组织机构更为健全,相继成立湘鄂西省委和鄂豫边临时省委,省委之下分设许多特委。在张家界市境内,桑植先后组建中共桑植县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委员会,桑植县党组织存在时间较长的先后有洪家关、岩垭、何家坪、利福塔、白竹坪、苦竹坪、瑞塔铺、双溪桥、梅市、普子塔、桥自弯、上河溪、蒋家垭、廖家村共14个区党支部、64个乡党支部。慈利县广福桥先后建立谭刘家山、老棚谢家嘴、三王峪3个党支部,国太桥成立党支部。1930年10月,中共湘鄂西特委曾在慈利县、鹤峰县边界筹划组建中共慈利县委。中共汉口党组织派人到大庸县城西北郊区开展党的地下活动,建立中共地下党联络点。

五是扩大了党组织的影响。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实施“好党员”十条标准,发挥共产党员模范作用,执行党的纪律,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湘鄂西党组织在群众中的感召力不断扩大。贺龙军长常穿粗布衣,脚踏水草鞋,背棕叶斗篷;在行军路上,他常给战士们扛枪,把马让给伤员骑,有时高烧到39度仍然坚持在前线指挥战斗。1931年春,7天全靠野菜充饥的周逸群,行至石首县季家咀时,将刚筹集到的几斤大米连同身上的棉袄一起送给生活困苦的烈属。段德昌军长跟战士一起吃住,在战斗之余给房东挑水,用自己的行动教育部下:“老百姓吃什么我们吃什么。不然,兵是兵,民是民,算什么一家人?”1931年3月,数万群众被迫渡长江北撤时,一些敌人逼近渡口,形势非常危急。正在指挥渡船的石首县委书记张际阶为了先让群众渡江,不顾群众挡阻,忍痛将亲生儿子从船上抱下来。领导干部的模范行为使群众“认识到共产党是阶级斗争的先锋前导。”根据地党员干部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受群众拥护。因而“许多群众都来找共产党”,即使在敌人残酷“围剿”的情况下,也和共产党员同心同德。根据地党员与群众在政治上紧密联系,是土地革命时期武装斗争得以发展的条件。

--> 2022-10-21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62318.html 1 湘鄂西根据地党组织“做个好党员” 十条标准的执行和发挥的历史作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