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
五十出头的大姐,在溪口大山里开办起乡村民宿,成为当地名噪一时的乡村振兴带头人,竟然上了电视,一时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
大伯拄着拐杖,村前村后,哪里人多就往哪里转悠。村民们见了大伯,没有不夸大姐的,说大伯养了个能干姑娘,这今后呀,可要享福啰。大伯听了,那个开心,走起路来拐杖把地面拄得咚咚响。
大姐是大伯的长女,从小生得俊秀灵巧。大伯对大姐可上心了,省吃俭用供大姐上了中学,后面又学了裁缝。大姐聪明又能干,方圆几十里,是有名的一枝花,前来说媒提亲的,把大伯家的门槛都踩断了。可是,乡政府里的机关干部、学校里的老师,大姐都没有选,偏偏选中了几十里外溪口大山里的大姐夫。拿大伯的话说,那可是兔子都不愿拉屎的穷地方。大姐出嫁时,大伯一连躺倒了好几天不起床,说以后再也不和大姐来往了。
大伯气归气,可亲还是要认的。每年春节,我们堂室宗亲都要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上大姐家走亲。山路弯弯崎岖不平,每次来回都是一身黄泥一身水。大姐家去过几次,三间砖瓦结构的平房坐落在山坡上。村子的名字很好听,叫天籁村,四周高大的棑子树、毛竹和茶园,把这个小村包得严严实实,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喝的水都是天然的泉水,用竹筒直接从山顶上引到家里。除了交通不方便,可是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大姐读过书,骨子里是有浪漫情结的,兴许就是被这个有仙气的小村所吸引,才嫁了过来吧。
结婚后,大姐和大姐夫勤俭持家。大姐夫跑三轮搞运输,大姐心灵手巧,承包了队上的几十亩茶园,又在镇上开了家裁缝铺子,每年茶叶一下市,就到镇上做裁缝,两口子里外配合,把日子操持得红红火火。日子说变就变了,就像大姐家的丫头大秀,一转眼就上了大学,比当年的大姐还要水灵俊秀。通往大山的路虽然还是像溪水那样十八弯,却都换成了柏油路,两边的矮小平房都换成城里人看了都羡慕的白墙绿瓦小洋楼;每到周末,一辆又一辆的小汽车,排着长队,开往山里,休闲、度假、旅游,吸天然氧气,吃山货,住民宿。
这么些年来,大伯始终不和大姐言语。大姐回娘家,“爸爸”“爸爸”喊得再亲热,大伯也不作声,像不认识一样;吃饭时,你坐这头,我坐那头,离得远远的。每次大姐带回家孝敬老两口的山核桃、茶叶,老爷子从不动,说:“山沟子里的东西,中看不中用,哪里能比得上咱这鱼米之乡,产的都是白花花的大米和鲜活的鱼虾。”虽说大姐家也盖起了四层小别墅,村里人春上去采茶叶的,回来没有不说好的,大姐在县城里还给大秀买了套商品房,但大伯心里气还没顺,大姐出嫁至今,从没上过门。
可外公外婆疼外孙。大秀自从出生,就成了大伯的开心果。离不了几天,大伯就催着大妈给大姐打电话,让大姐夫开着三轮送娃过来住上几天。家里亲戚朋友孝敬老人的吃食,也是堆着让大秀吃。后来大秀上了学,每个周末、寒暑假,多是在大伯家待着的。
大秀上了大学,大姐空闲多了,思路也像是溪口山尖上的白云,越来越宽。眼瞅着村口的皖南小川藏线成为闻名遐迩的“网红路”,春夏秋冬前来探访寻幽自驾游的人成串串,村子下的十八湾大峡谷也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天籁村不偏不倚,恰好就处在皖南小川藏线的入口上,周末来村里转悠的城里人越来越多。大姐常常坐在门前棑子树下寻思着。
大姐和大姐夫一商量,干脆趁现在才五十出头身体还硬朗,再干上几年,赶个“时髦”,开家乡村民宿闯一闯。说干就干,大姐把镇上的裁缝铺子关了,请来匠人,参考了许多乡村民宿的样式,对自家楼房进行了装修改造。这里要放个小沙发,那里要布置个吊篮,院子里要铺条石子路;村里不用的大石磨、老风车等,也被大姐请到院中当作点缀。大姐先把自己设计成城里人,揣摩着城里人对乡村的那份眷恋,精心打理着自己的新空间。
鞭炮噼噼啪啪,“大姐驿站”开张了,镇上、村里的干部也都来了。镇长把大姐的手握得紧紧的:“好好干!希望你能争做乡村振兴致富的带头人!”“大姐驿站”地段好,风景好,再加上大姐人好手又巧,吃的都是自家种的菜、养的鸡,这都是时下城里人最爱的,很快就火起来了。每个周末,“大姐驿站”楼上楼下都住得满满的,大姐忙得是两脚不沾地。大姐夫干脆给大姐当起了伙计,三轮车也换成了大面包,山里的货往外送,店里的物件往家带,两头风风火火地跑。
村民看大姐的驿站生意好、人气旺,都把自家的茶叶、山核桃等往大姐店里放,托大姐捎带着卖。大姐让人一一登记在册子上。卖掉了,乡亲们要给手续费,大姐总是推掉,“这乡里乡亲的,收啥手续费呢,有山货,尽管送过来就是。”店里的山货越积越多,光靠客人捎带,毕竟有限。大姐看到许多农户用抖音直播带货,于是自己也开了个抖音直播。闲时,就捣鼓抖音。一回生,二回熟,几次下来,大姐就熟练地掌握抖音的技巧了,开通了网上小店。除了驿站,大姐每天多了一件事,就是打理自己的抖音。菜园里摘菜、河里捞鱼、热出锅的饭菜……都拍成小段子,放在抖音上。越是新鲜有特色,越是招人待见,大姐的抖音号粉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来越多。
第一次直播带货,大姐就来了个开门红。那是春季,正是山里人做米蒿腊肉粑粑的时候,大姐把自家做的销售一空,还把村里乡亲们做的粑粑全销光了。接下来个把月,全村老少妇孺都跟着大姐磨米粉、采米蒿、蒸粑粑,忙得团团转。尝到了直播带货的甜头,坐在家中就能发货赚钱,乡亲们再也“刹不住车”,始终跟着大姐干——茶叶出来销茶叶,核桃出来销核桃……天籁村成了在县上都能挂上号的乡村振兴“冒尖户”。
大姐带动乡亲发家致富的事迹藏不住,成了县上的名人,被评为“三八红旗手”“乡村振兴能人”,隔三岔五被其他村镇请去做报告,传经送宝。大姐出名了,这事村里的书记、主任怎能不知道?这几天,村主任天天往大伯家跑,说:“老村长呀,你家大闺女现在可出名了,这村请、那村接的,你和她说说,让她也回来给咱们村传传经、送送宝呀!”大伯嘴上不说,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老爷子几十年不开口,这一开口,大姐哪里还敢怠慢?手上的活再忙也得放下,让大姐夫开着车,一溜烟就回来了。大伯拄着拐杖,守在村委会的门口,大姐从车上走下来,热乎乎地喊了声“爸”,大伯双睛一湿,痛痛快快地答应了一声“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