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2年10月02日

深入推进人才强市建设 聚天下英才共建张家界

本报通讯员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自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市把人才工作摆在更重要位置,坚持党管人才,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平台建设、服务环境等方面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各领域人才队伍发展。

坚持党管人才,为人才事业发展筑牢组织保障

领导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对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成进行调整,区县、乡镇(街道)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形成了三级书记抓“第一资源”的人才工作格局。

建立“纵横一体”的人才管理机制。印发《建立健全党管人才“账单式”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市委每年年初印发工作责任清单进行“明账”,4个区县、79个市直单位党委(党组)分类认领年度重点任务。平时按照“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讲评”模式,采取量化积分管理进行“对账”。年底通过述职评议、综合考评等方式进行“结账”。相关结果作为单位、领导班子及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党管人才工作责任。

完善“务实有效”的联系服务制度。全面开展党委(党组)成员人才工作“双联”服务机制,市委常委带头联系24名市级高层次人才,联系人才所在单位的人才工作,在春节、科技工作者日开展节日慰问。不断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通过联系培养,全市引进人才中61名同志加入党组织,125名同志担任省、市、县“两代表一委员”。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行业系统人才培养管理情况,对人才岗位匹配度进行全面摸底,并结合人才专业专长进行岗位调整,确保引进人才人岗相适。

密织“全面保障”的政策体系网络。坚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编制《张家界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为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擘画人才支撑蓝图。出台《张家界市“五个一百”人才工程实施方案》《乡村产业人才倍增工程实施方案》,实现人才政策的升级、突破和拓展,吸引集聚各类人才来张家界创新创业,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人才引进“1+N”政策体系,规范招才引智流程,动态调整引进人才补贴,在编制保障、登记认定、待遇激励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

大力集聚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坚持人才“引育用”有机统一,全方位培育引进用好人才,走出一条人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助力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聚焦“急需紧缺”丰富引才方式。坚持“区分层次,简化程序”的方式择优引才,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走“免考”的高速通道,引进紧缺人才走“免笔试、直接面试”的快速通道,企业引进人才走“自主化”的市场通道。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式柔性引才,通过市经济社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等人才平台,柔性引进76名专家人才,为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坚持“既走出去,也请进来”的方式灵活引才,每两年组团赴高校举办招聘会引才,每年组织开展集中引才活动,2020年以来,全职引进急需紧缺人才745名。

聚焦“农业农村”用好本土人才。创新实施乡村产业人才倍增工程,市、区县各聘请十名专家成立服务督导团组进行全程指导,79个乡镇(街道)定向选聘100名基层人才服务专员发挥引才作用,成功回引555名创业人才返乡实施产业项目521个,为其中280名优秀人才发放创新创业金卡,提供产业人才担保贷款7950万元,累计在产业人才中发展党员176名,储备后备力量144名。开展人才“整队建库”工作,各行业系统对人才进行全面摸底,制定并发布《技能达人招募令》和相关宣传海报,摸排基层能力最突出、群众最认可、影响力最大的本土人才,建成多个能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所用人才信息库。

聚焦“旅游强市”建强发展平台。成立文化旅游智库研究院,引进市内外高端旅游人才60余名,编写中国旅游营销《张家界范本》,结下了人才兴旅、助力旅发的硕果。策划举办2期旅游营销创意人才“鸽子花”奖评选活动,20名旅游营销人才登上颁奖舞台,部分营销案例荣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营销创新案例奖”。建立文旅人才培训体系,采取高级人才依托各类名校办、中级人才依托市内院校办、初级人才依托中等职校办,全年开展各类培训班78次,培训6332人。

创新工作方式,让重视人才尊重人才蔚然成风

各地各部门立足实际,改革创新,充分激活人才的发展活力,努力营造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社会环境。

结合“地方实际”创新开展工作。永定区创新科技人才12345工作法,实行“组团+派单”模式,选派111名科技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推动科技成果在一线转化。武陵源区采用“项目+高精人才”“政府+紧缺人才”“市场+实用人才”引进模式,引育旅游营销管理人才800余名,中、高级多语种导游2000余名,为旅游人才集聚“造血输氧”。慈利县成立农学博士团队服务站,1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围绕“三农”开展科技服务,利用拍摄短视频等“互联网+”的方式,为本土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桑植县打造高校学子的社会实践课堂,实施“青才聚桑·城市合作人”大学生实习计划,为120名高校学子提供实践岗位,引导鼓励学生留张、回张、来张工作。

突出“行业特色”提升专业水平。教育部门开展人才发展“双名”工程,全年评选20名“名优校园长”,80名“学科带头人”,200名“学科骨干教师”,以人才发展办好“家门口教育”。卫健部门引进专业人才200余名,填补了多项医学领域技术空白,其中呼吸与危重症学科获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支持,高层次人才在张家界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信部门实施工业强基倍增行动计划,大力引进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组织开展非公企业引才奖补,每年遴选一批引才数量多、质量好的企业进行奖励补助,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人才发展事业中来。

围绕“人才所盼”营造良好环境。对各类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一分,鼓励支持人才在工作中成长成才,先后在引进人才中提拔102名同志担任领导职务,30名同志调任公务员,100余名同志晋升专业技术职称,64名引进人才试用期满后立即享受上浮一级的职务经济待遇。全年制作发放张家界人才服务绿卡62张,并在教育、卫健、公安等部门设立绿卡服务窗口5个,各部门通过窗口反馈的建议,定期研究解决人才子女就学、医疗有待、住房保障等问题。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张家界市将继续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全面做好人才的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张家界新篇章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 2022-10-02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61950.html 1 深入推进人才强市建设 聚天下英才共建张家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