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珍玺
“洛阳牡丹天下奇”,这个美誉一点不假。出行途中,听说洛阳城里正在举行盛大的“牡丹节”活动,这可是个赏牡丹的好机会。于是,变道驱车前往,一头扎进了洛阳牡丹园。
进入牡丹园,映入眼帘的是游人如织和满园的牡丹,这可是正宗的花花世界。阳光下,大朵大朵的牡丹花开得繁花似锦,光彩夺目;风儿吹来,清香扑鼻,芳香四溢,让心境一下子就变得轻松愉悦,心花怒放起来。
跟着游人沿着游道,一边漫步,一边感受着牡丹的大气美艳。说它大气,是它的颜色各异,花朵硕大,花瓣肥厚,花蕊特别多,尤其是那红牡丹,看上去热情似火,象位大姑娘,一点也不含羞。说它美艳,是因为它色泽艳丽,花姿绰约,韵压群芳,让你感到心醉,一下就逮住了你的眼,勾住了你的魂,让你不忍离去。牡丹的确与众不同,难怪人们把“百花之王”“国花”的宝座都送给它,一点也不过分。
环视四周,园里的牡丹都是成片成块的分布着,规模宏大。花与花之间,相互簇拥,交相辉映;片与片之间,高低起伏,遥相呼应,让花的海洋变得更加绚丽多姿,分外妖娆。还有人文景观亭榭楼阁、雕塑、瀑布、小溪等分布其中,越发形成了花中有景,景中有花的迷人画卷,为牡丹园增添了动态清闲之美,让游客好似步入了人间仙境。
身边的“黑楼紫”比较独特,它不同于一般的牡丹在园里整齐的长着,而是长得像一棵棵的树,它的枝三三两两伸向不同的方向,枝头上叶不是很多,再开出几朵艳丽的花,点缀其间,那样式,显得十分美观,看一眼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人一种爽心悦目,沉稳深重的感受。
“紫斑牡丹”,听说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传明末有位易寿的隐士,尤擅长画牡丹,求画者络绎不绝。一日,恶霸王大癞见其正在院中作画,便上前索取。易寿当即拒绝。王大怒,逼其交画一幅,易寿不肯,将画撕烂,将毛笔投入砚台中。谁知,从那砚台内溅出的笔墨,正好落在附近几棵牡丹的花瓣上,凝结成块块紫斑。以后,每年花开时节,人们都可以看到花上的紫斑,由此称其为“紫斑牡丹”。
放眼望去,牡丹园里,牡丹品种繁多,有上百个,每种牡丹都用木牌子写着一个好听的名字插在牡丹园边。比如魏紫,豆绿,烟笼紫,黑花魁,火炼金丹,红宝石等。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多,这些都是上品,尤以黄、绿为贵;这些珍稀的品种,如绿牡丹“豆绿”、两种颜色的“二乔”等,都是从深山老林里采集到野生牡丹后,通过人工科学繁育而来的。因此,显得更加珍贵。
人们喜欢热爱牡丹,牡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无限乐趣,历代文人墨客都为其写诗作画。如唐代刘禹锡对牡丹就有“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生动描写。牡丹花漂亮好看,最重要的是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幸福美好的象征。
行至一亭台附近,发现亭台边围满了游客,她们纷纷拿着手机相机拍摄着。原来是人群中有人放声歌唱:“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经贫寒……”是啊,此情此景,歌声是最好不过的表达了。
这时,忽然吹来一阵大风,北面的天空中一片黑压压的乌云正向牡丹园袭来,园里游人四散而去。要下暴雨啦。听到叫声,大家匆匆朝园外的车上跑去。刚到边,“雨”就哗啦啦的下下来了。一看,是一层细细的沙粒。原来是一场沙尘暴。
沙尘暴并没有赶走我们的热情,虽然要离开了,但大家坐在车上,依然饶有兴趣,谈论的话题依然是那永远盛开在心间的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