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2年08月25日

陈思远:

奋战旅发会 他们全力以赴!

编者按: 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筹备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当前我市各行各业同心合力、全力以赴,为大会如期圆满召开积极贡献力量。近日,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将镜头笔头对准一线,记录下他们的奋斗故事。

“把每一个工程做好”

全媒体记者 周密

“陈工,贴砖材料什么时候进场?”“陈工,钢管架今天能不能拆掉?”……清晨六点,陈思远的手机便响个不停,对于工地上出现的各类问题,他迅速回应、果断处理,作为永定区城市风貌整治项目的施工员,近两个月来,他每天的工作就这样在电话里“开场热身”。

这次风貌整治项目,陈思远负责的是沙堤街道郝坪社区,从住地到项目现场,需搭乘一个多小时的公交,他总是去的最早、回的最晚。根据在湖南建设投资集团三公司参与过多个项目的经验,他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技术难度并不大,但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需要协调解决,只有把这些问题妥善处理了,才能确保项目有序顺利推进。”

有一回,油漆班组由于赶工期操劳过度,部分工人出现中暑症状,陈思远立马与班组长一起组织中暑人员休息就医,同时为保证施工进度,又要求班组长从周边调来一班人,两班人马轮班上阵,使原本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的工作提前三天完成。

面对高温天气的“烤”验,陈思远和现场工人们从早晨便开始挥汗如雨,为了尽快完成手中任务,忙不过来时,他总会搭把手。只要工地开工,陈思远就在现场坚守,面对质量不合格的地方,他也从不将就,要求工人立马返工。中午没有休息的地方,他就和工人们坐在树下休息,一到开工时间,便立马组织开工,期间更是没有请过一天假,如今,陈思远的脸庞被晒得黝黑,手臂成了“渐变色”。

“我家房屋总是漏水,你们能不能帮忙修修?”一天,改造户主李大姐向施工人员反映道。原来是由于房屋年久失修,出现了渗水问题,施工人员犯了难。陈思远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得知户主是老人独居在家且没有经济来源,他当即向永定区住建局主要领导说明情况,最终不仅为老人解决了原有的房屋漏水问题,还把房屋存在的其他“小毛病”一并解决,大大提升了房屋居住舒适度。“不花一分钱,旧屋变新房,太感谢你们了。”改造完成后,李大姐满意地说道。

“作为湖南建投集团新生代的一员,我只想把每一个工程做好,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彰显国企的责任和担当。”陈思远介绍,目前他所负责的片区项目已经基本完工,现在又新增20多户,他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工匠精神,以“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原则来完成工作任务。

陈秀英:

“希望更多人加入志愿者行列中来”

全媒体记者 王妍

清晨六点多,张家界的天空泛起鱼肚白,安静的街道逐渐多了些忙碌的身影。张家界微爱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陈秀英提前赶到了张家界东高速出口,准备开始一天的志愿服务工作。

“我们一定要细之再细,认真扫描查看车主与乘客的信息码,了解是否来自或到过疫区,绝不能出一点差错。”来到岗位的第一件事,作为志愿服务组组长的陈秀英依旧是反反复复地向其他志愿者们“唠叨”,一件件地督促交代大家手头上的每一件事。

高速路口是防止疫情输入的第一道关口,车流量大,防疫任务艰巨,为缓解防疫压力,微爱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们轮流排班全天守护在张家界东高速路口,每3人一组,分三班次,共同协助医务人员为司乘人员提供核酸检测服务,以及引导人员做好登记、秩序维护等。

上午7点左右,陈秀英搬来一箱箱核酸采样管,再一一在试管上贴上条码。“拆盒、撕条、贴管……”陈秀英手脚麻利,不一会儿便贴满了预估一天的试管用量。随后,她还将一张张防疫提示卡盖好“高速东已采样”字样和日期印章。

8时许,陈秀英和其他志愿者“换岗”,穿戴好防护用品坐到了志愿者服务窗口。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陈秀英一直在重复着这些话:“您好,请先扫场所码,再出示您的行程卡。”“这是我们防疫提示卡,请您收好。”“麻烦您移步到后面做个核酸。”……

陈秀英告诉记者,今年52岁的她也是张家界微爱公益服务中心副理事长,为做好表率,为家乡防疫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从今年1月17日至今,她在高速路口已经坚守了200多天。

卡点上的值守没有按时的三餐,没有稍微的放松,有的只是喊哑的嗓音、忙碌的身影和紧张的核查工作。“我们这些看似容易简单的工作,容不得一点马虎。”陈秀英说,志愿者登记数量和采核酸数量必须一致,采样试管是5人一管,采样棉签数量必须同一数量,不能有半点差异,否则就会出现采样遗漏,造成防控漏洞;还要及时提防登记人员“插队”采样,也会造成数据错乱;因为时时都有车辆下高速,志愿者必须24小时在岗,如果饿了就去临时帐篷里吃碗泡面……

“作为一名志愿者,能够为我市的疫情防控做出一点贡献,我觉得很骄傲,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行列,一起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陈秀英坚定地说。

石艳芝:

“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全媒体记者 王妍

为严把防疫关卡,守住张家界“第一道防线”,张家界市人民医院10名“旅游医生”轮流坚守在张家界西站的核酸采集点,每天从早上8点要忙到深夜最后一班列车到达,一天下来要完成几千份核酸采样任务。

8月21日中午1点,记者来到张家界西站出站口,只见乘客们在志愿者们的引导下有序走进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出站口共摆放三个核酸检测点,三个采集点同时“开工”,每个点都配备有2名医务人员。

石艳芝是这支小分队里面的一员,同时也是外省游客及外省返张乘客落地核酸采样组组长。早上8时石艳芝到岗,作为组长,她先是在临时帐篷内一一清点防疫用品,随后拿起纸笔列好所需物资清单上报给医院相关部室负责人。接着她有条不紊地穿戴好隔离服、手套、面屏、头罩、口罩,再进行手部消毒,以及采集管和采样棒等器材准备,等待早上第一班车次的乘客。

“从早上8时到下午5时,我们通常采集达到2000多人次。下午至晚间车次增多,采集人次要翻上一倍多,最多的时候半小时就有六七百人。”石艳芝告诉记者,由于隔离服是一次性穿脱的,因此大家都很珍惜。每次上岗时间内很少喝水、上厕所。“以前我们还没搭建这个‘小亭子’,经常是汗流浃背,时间久了透不过气来。现在好了,有了空调,大家一天天的干劲更足了。”在石艳芝看来,自身的忙碌和疲惫已不重要,她最希望乘客主动配合进行采样,提高采样效率。她也将在旅发会倒计时的二十多天里,全情投入,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和来张游客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顺利召开。

从黎明到黑夜的坚守,石艳芝和核酸采样队员们已连续奋战了210个日夜,累计完成40.5万人次游客落地核酸采样任务。她们在这些狭小的采集屋中,长时间的站立、长时间的双手操作让她们双腿酸胀、肩膀酸痛,但她们从不叫苦叫累。“与平时做护士相比,核酸采集工作任务更艰巨,高铁站是流动人口密集的地方,各地疫情比较反复,但疫情当前,我们医务工作者肯定是要冲在前面,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石艳芝说。

肖舜文:

文化墙上绘“非遗”

全媒体记者 周密

8月23日下午4时许,烈日依然当空,室外热浪滚滚,市城区南庄坪澧水河堤边,一群年轻人手拿画笔、拎着颜料桶风风火火地再次来到这里,“100米!”这是他们当天要完成的墙体彩绘任务。连日来,他们白天冒着酷暑、夜晚挑灯夜战,用一笔一画让沉寂多年的澧水河焕发缕缕生气。

“1400米,600多幅图,20天完成,我们几乎是没日没夜地画……”肖舜文一边双手和着颜料一边告诉记者,“自8月10日正式进入绘画阶段以来,每天现场有60多名工作人员,全力追赶工期,目前大约完成60%。”

作为此次非遗文化墙的主创,肖舜文对这次彩绘的创作花了不少心思,他坚持原创和本土地域特色,融合多种“非遗”传统文化。在正式创作之前,他去到永定区沅古坪镇、王家坪镇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非遗传承人充分交流,搜集了2000多页文字资料和20多G的图片,并通过数十次易稿,才确定最终的绘画方案。

记者了解到,早在7月下旬,肖舜文和团队们就已经开始绘画,在完成近200米后,偶然发现墙底渗水,这将导致彩绘起泡甚至脱落,因此绘画被迫叫停,对墙体进行全面的防水、防裂和表面开始规整作业,直至达到绘画要求。

基础工作做扎实了,却较大程度地耽误了工期。“为了赶工期,我们推翻了原定的绘画流程,按照起形、上色、描线、复查的工作程序,有效抢抓进度。”肖舜文说道。同时为了确保质量,他每天沿着河堤来回检查指导,1400多米的路程至少要走个四五趟,晚上回家后,还需要对局部进行调整,更改绘画图案,可以说,近来没有睡过一个整觉。

现场绘画人员大多是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的美术专业老师和应届毕业生,由于天气炎热、绘画环境艰苦,肖舜文总是想方设法为大家加油,吃宵夜、喝奶茶……一点小小的奖励让所有人鼓足了劲儿。肖舜文说:“他们都叫我肖老师,我也把他们当学生和小孩一样对待。”为进一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上周肖舜文还发起了一场PK赛,将所有人分成三组,分区域进行绘画,比进度、比质量,着实为团队打了一回“鸡血”。

在肖舜文看来,这次澧水非遗文化墙项目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的荣誉之战,他必须对张家界这座城市负责,让游客市民们能够通过文化墙感受张家界的“非遗”魅力!

孙国强:

用脚步丈量城市环境之美

全媒体记者 滕子伟

8月22日上午11点,38℃的高温炙烤着地面。在市城区火车站广场前的马路上,永定区官黎坪环卫所所长孙国强正在清扫垃圾,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连日高温对于负责路面清洁的环卫工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一轮清扫工作下来,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

黝黑的皮肤,中等的个头,略显沧桑的脸庞,为人谦虚,是孙国强给人的第一印象。2012年从部队转业,由于工作勤恳踏实,他被安排到环卫所工作。十年来,他始终恪守着“宁可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理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书写着无怨无悔的“马路情缘”。

“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举办在即,我市又正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路面清扫、日常保洁等环卫工作的要求也更高。”孙国强介绍,自今年3月以来,市环卫部门深入开展卫生大提质,市城区主次干道落实“三道冲洗、三道机扫、二次普扫、全天保洁”的标准,通过人机有效结合,道路冲洗达到“冲亮脚、洗清水、见本色”的目标,路边保洁达到“五无四净”的标准。

10条主干道路,123名环卫工人,60万平方米的保洁区域,日清垃圾40余吨,这是官黎坪环卫所每天的基础工作。“我们辖区内有火车站、汽车站,车流人流密集,是张家界对外的形象窗口,保洁任务重,所以我们要做得更仔细、更认真。”

每天一大早把垃圾收运、水车清洗等工作安排到位后,孙国强便穿梭在辖区内的大街小巷开始巡查,为了清扫到位,他现场指挥、亲自示范,每天扎在尘土堆里,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为了冲洗彻底,他站在水车前指挥,任凭泥水溅满裤腿、浸透鞋底。他不仅帮忙打扫、冲洗,还担心环卫工人们因为高温而身体吃不消。一圈下来,时间已经到了中午。若遇到重点时段就会担心已巡查过的路段出现反弹现象,他来不及吃饭又继续投入到新一轮巡查中,确保万无一失。

“环卫工作就是这样,每天重复一样的工作,甚至纠正查看重复的问题。”孙国强告诉记者,环卫工作既辛苦,又繁杂,虽是个不起眼的工作,却与广大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长期坚持,也需要随时待命。备战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以来,孙国强没有休过一次双休日,没有一次准点下班回过家,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也没有波澜壮阔的豪言壮语,但他却用这种率先垂范、无私奉献的精神显现出一名环卫工人的高尚品格,用实际行动为美丽张家界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2022-08-25 陈思远: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60403.html 1 奋战旅发会 他们全力以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