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梵
关于茶,《茶道·茶经》中《茶之源》里说:“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大意为,生长在向阳山坡且有树木遮阴的野茶为上品。那些背阴山谷里生长的茶树,茶叶采回喝了,年月一久,是会生病的。
看来,溪口一带的向阳地千年古茶,是弥足珍贵的宝物了。满山满岭,足足一万多亩。这样大规模的野茶林,在张家界并不常见。不,在整个江南也不多见。
这是大自然对溇澧大地多么慷慨的馈赠啊!
自古以来,生好茶的地方,必生有好水。
这片千年古茶林西北方,便是1998年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的八大公山原始森林。在这里,古木参天苍峰幽壑,奇花异草遍地,峡涧溪流深隐其中。是湖南四大河流之一澧水的上源。古木林荫下的山泉,清澈见底凛冽甘甜。
明朝的张源在《茶录》里说:“流动的水比静止的好,背阴的水胜过向阳的。”唐代茶学家陆羽说:“山上的水最好,江水差一点,井水最差,山水乳泉从石池漫流而下的最好。”昆曲祖师张大复也曾在《梅花笔谈》里说:“茶叶的内蕴必须在水中散发出来,八分的茶叶遇到十分的水,茶也会变成十分。八分的水去泡十分的茶叶,那茶也只有八分。”
可见水对茶的至关重要。所幸的是,古今似乎每一处产茶的胜地,也产上好的山泉水,如阳羡茶与金沙泉,皆为贡品。
我曾两次到这片千年古茶林山脚下的茶叶研究科技示范基地参观。
这里挂着多块牌子——湖南桑植白茶野生茶园发源地、张家界源丰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桑植龙潭坪镇溪口村娄澧茶叶加工厂。在这里,我一道道仔细观摩古茶的杀青、揉捻、炒制、烘焙,一道道观摩备具、赏茶、冲泡、奉茶、品饮。坐在峰巅民宿的窗棂边,山风轻拂,那一刻,我突然深悟,何为禅茶。
这古今的禅,和茶都离不开。禅茶真味,莫过于在静寂的峰谷里,饮澄亮之茶汤,品沉积的生命之况味。
茶厂展厅的茶饼令人印象深刻。硕大,结实。六个中饼拥簇着一个大饼,铺呈在一张巨大的木桌中央。茶饼下绿毯如茵。这样的场景,不由得令人忆起宋微宗在《大观茶论》里的句子——
“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而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风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
举目四望,远处群山连绵,云蒸雾蔚。娄澧茶厂“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横幅在阳光下灼灼生辉。溪口,这个住着四百多户农家的江南山村,在无数个沾着晨露的采茶日子里,在伴随茶厂杀青、揉捻、炒制、烘焙的漫长岁月里,也该是——
自此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