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2年08月09日

瓷间赏莲清香来

图四

谢丽成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这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莲花》诗,将莲花的风采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心向往之。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夏天最美丽的风景。从古至今,爱莲之人不可胜数。今天,就以藏友收藏的四件瓷器为例,和诸位赏一赏瓷器上那些花开静雅、宛若君子的莲花。

红莲。“红莲含蕊,露珠凝碧,飞落华池滴滴。运归金鼎唤丁公,炼得似、一枚朱橘。”这是南宋词人陈楠在《鹊桥仙·红莲含蕊》里的句子,红莲之态如在眼前。

图一是一只清代的粉彩盘,便以红莲为题材。它敞口、圈足,口径26.3厘米,底径13.7厘米,高3.5厘米。盘内分为九格,中心为圆,四周分成八个扇形,格内图案均以红莲为题材,只见亭台一角,野花开遍,亭台之下,河水泛流,荷叶或托起圆盘,或高擎出水面,作悄悄探望状。在荷叶的衬托下,红莲显得透明而洁净,就像河上放出的一只只莲花灯。在盘底,有“大清雍正年制”的方形篆书款识,说明这只粉彩盘制作于雍正年间。

粉莲。“画扇青山吴苑路。傍怀袖、梦飞不去。忆别西池,红绡盛泪,肠断粉莲啼路。”这是南宋词人吴文英所作《夜行船·寓化度寺》的下半阙,充满对往事的追忆与感伤,粉莲便成为作者的心头好,代表着作者浓得化不开的情结。

图二是一只清代的珐琅彩镂空雕笔筒,便以粉莲为题材。它呈圆筒状,下有三足,足呈倒台状,口径与底径11.7厘米,高13.8厘米。筒身以珐琅彩装饰,镂空雕刻,展现荷塘风采。只见层层的莲叶翻卷,一朵朵粉莲点缀。在其间,有两只白鹤,一只凝神细望,一只翩翩起舞。就像夏风吹来时,一阵一阵的莲香扑面而来,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在筒底,有方形楷书款识,为“乾隆年制”,说明是乾隆年间制作的。

青莲。“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写出青莲居士李白的踌躇满志、放荡不羁。莲花青色极少,李白以此自比,正是标榜自己既与众不同,又不同流合污。

图三是一只清代的青花贯耳瓶,其上绘制莲花,以青花绘制,故有“青莲”之名。它圆口,长颈,颈部有筒状耳分置两边,削肩,腹部略鼓,圈足,口径9.4厘米,底径21.8厘米,高41.3厘米。只见瓶身满绘荷莲,莲叶翻卷,莲花高擎,水草丰茂,就像夏夜里突然走到荷塘边,看着月色朦胧、荷花清香,荷叶摇曳,心情大好。在瓶底,有“大清乾隆年制”的方形篆书款识,说明正是清代乾隆年间制作的。

白莲。“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这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白莲》诗,写出白莲花开时节的高洁,也写出无人赏识的落寞。

图四是一只清代的黄釉笔筒,便以白莲为题材。这只笔筒呈圆筒状,口径与底径11.3厘米,高15.7厘米。只见筒身以浮雕形式,雕刻高挑的莲叶、修长的莲花和细长的芦苇。在水边,有一只白鹭静默着,以此表现“一鹭莲升(一路连生)”的寓意,但其立意高远,刻画传神,令人心生敬佩。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北宋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将莲花推向崇高位置。作为俗世的我们,能够在这燥热的盛夏观赏一朵朵美丽的莲花,的确心旷神怡,哪怕是这些瓷间的莲花,看起来也是这般赏心悦目。

图一

图二

图三

--> 2022-08-09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59790.html 1 瓷间赏莲清香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