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吴献党
7月14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上热闹非凡,省网信办和市人民政府在这里举行“张家界顶踏歌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暨第二届武陵山片区山歌王争霸赛。
心相连,歌相邀。歌声传递张家界自然风光之美、民族文化之美、创新创造之美、改革发展之美。这是慈利县委县政府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国家发改委的指示精神,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统筹融合齐推进
慈利县地处张家界东部、武陵山脉东部边沿、澧水中游,素有“金慈银澧”“湘西门户”“张家界东大门”之称。全县总面积3492平方公里,以土家族为主的34个少数民族人口占64%,设有7个土家族乡。
2021年10月,慈利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正式拉开帷幕。
金秋8月,桂花飘香。记者走进慈利县,在县城主要街道,与邻县交界处,常张与安慈高速出口,见到12块民族团结进步大型宣传牌,令人瞩目。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慈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各单位以组织学习,设立宣传牌,利用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把创建工作融入到单位党建、工会活动、志愿服务、民情恳谈、乡村振兴等工作当中,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动员群众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当中,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对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民族知识的知晓率、群众满意度、创建工作覆盖率有了明显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的氖围日趋浓厚。通过与乡村振兴局联系,已统筹纳入到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宣传和美丽屋场建设内容。
今年3月下旬,慈利县召开创民工作推进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动员。印发了具体的测评指标、任务分解表、绩效评估细则等指导性文件,解决了创民工作“怎么干”“干什么”和“干成什么”的问题。建立了“月调度、季督查、半年讲评、年度考核”的工作机制。为加强城市社区创民工作,县委把创民工作纳入了“三联四建”活动内容之一,形成了“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常委领导联系社区、相关县直单位组织指导、社区党组织具体实施”的责任体系。
如今,慈利县创民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该县已向张家界市推荐上报了金岩土家族乡、慈利三中、水利局、林业局等16处示范点,召开示范点创建座谈会,组织示范点创建指导专班,示范点创建指导责任到人,各示范点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特色品牌:北街社区建立了“五个一”服务体系,把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成了“民族之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金融;高峰土家族中学实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提升民族地区青少年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参与感与自豪感;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景区周边村经济社区发展,企业少数民族员工占比例七成。以民族团结提服务、促旅游、兴乡村,树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典范。
大峡谷上连心桥
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是慈利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开展创民工作的示范点。
玻璃桥横亘大峡谷,气势恢弘,让人叹为观止,有人把这座玻璃桥称为民族团结进步的连心桥。
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成立于2002年8月30日,注册资本3000万元,景区总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全乡少数民族人口占比百分之七十以上。公司现有员工195人,少数民族员工158人。近年来,公司以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品牌为己任,秉承“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精神,致力于打造优秀企业文化,创建现代管理型企业。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湖南省第一届“新湖南贡献奖先进集体”称号。
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一定要响应党的号召,把自身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有机结合,积极学习与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成立了景区少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不断教育企业员工贯彻民族政策制度和当地民族风俗,积极参与当地少数民族活动,真正融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发展中来,凝心聚力,切实树立了维护民族团结集体的良好形象。
近年来,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接待游客1500多万人,产值累计达到21亿元,累计上缴各种税费5.04亿元。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洪救灾、疫情防控、助残助学和其他公益事业上共捐助了5006.7万元,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公司在开发景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旅游项目发展,带领少数民族地区共同致富,景区内商铺每年拍卖的40%直接分红给大峡谷村村民,让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共同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利用国家政策增加村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景区通过土地流转形式,流转土地200余亩,争取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助,补助范围达2万余亩,让村民闲置的土地发挥了作用,增加了农民收入。
为了有效解决周边地区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问题,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过上小康生活;让更多的外出劳动力回归家乡;录用部分人士,让更多的残疾人士实现自我价值。近年来,解决周边地区就业人数180多人,解决残疾人就业6人。拉动当地农民返乡创业2000多人,随着景区的快速发展,旅游带动效应充分凸显,景区周边新增客栈90余家,商铺100余个,直接间接的带动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从事旅游行业。
为了改善了当地村民的基础设施生活条件,景区先后投资3000万元修建12公里通村、通组公路,投资420万元修建了双双公路,投资230万元修建了吴王坡公路,解决了周边4个村出行难问题。为了建设4个村供水项目,投资200万元建设了饮水工程,让周边村民都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魅力山村大合唱
大峡谷村位于三官寺土家族乡东南部,地处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景区。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大峡谷村是由原来的吴王坡、水车坪和株垭三个村合并而来,是慈利县远近闻名的魅力山村。
“追忆昔日吴王坡,东西南北都是坡。天雨三天水成河,天旱三天无水喝,有女莫嫁吴王坡。”这是对原吴王坡片区的真实写照。大峡谷村党总支部书记陈明勇带领班子及党员、组长代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立足自身实际,把谋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通过一系列方法措施,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深入开展。
近年来,大峡谷村开展创民工作,依托乡村振兴,下活一盘棋。大峡谷村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会议、老干部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及屋场会。凝心聚力,集思广益,统一思想,根据实情,谋求发展。为了加强民族教育,提高村民素质,在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工作方面,该村采取多项措施,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村民开展教育。该村以政策理论学习为重点,加强村干部自身教育,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专题研究会;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开展对村民的教育,利用横幅、标语、平安建设宣传栏、宣传车和广播进行宣传。累计举办村民培训班五期,专期讲座四次,同时以文明户、五好家庭、幸福家庭为典型进行评比奖励;以村民入学率为重点,加大青少年受教育的力度,2021年,该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各种指标均达到“两基”标准要求。该村对本村所辖区内的学校老师实行教育教学奖励,在乡级以上教育部门举行的各项活动中获奖者,村里也跟着奖励;对考上一、二本的学生实行奖励500元现金制度。
近年来,大峡谷村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景区为依托,借景区发展之东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该村已兴修村级环形大道,产业大道,旅游大道,还有村组路、入户路。几年来,全村共修6.5米宽的水泥、沥青公路7.91公里、水利公路40余公里,入组率已达100%,入户率已达96%以上。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事业,今年又扩宽到6.5米的旅游大道1.5公里至玻璃桥东段处,让水泥路变成了沥青路,所有村民高风亮节,无私奉献,修路所占用的村民的土地,村民们不要分文补贴。这是创民工作开展以来,该村出现的优化旅游环境促进旅游发展的可喜变化。
“海棠花谷”“樱花长廊”“紫荆花园”是村里打造的建设项目,建设美好家园,村民们连续奋战3个月,投放义务工1万余个。参加者有青年学生、中年人和老年人。特别是年过八十的老人,他们来到施工现场,唱山歌、打渔鼓和三棒鼓,为大家助兴,整个施工现场热闹非凡。
让大家都富起来,过上好日子,帮困济贫、互帮互助已成为该村的好风尚。该村第31组未婚村民黄爱之,五十多岁了,长期以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现在,村里为他建了新房,送去了被子、衣服、粮油……并引导他从事种养业。现在,他每年都种五六亩地,养几头肥猪,养几头耕牛,过上了幸福日子。
大峡谷村民风淳朴,民族和谐,自觉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保持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