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绿釉三彩划花人物纹枕
周小丽
三伏天,大暑天,赤日炎炎,乱蝉嘶叫。真可谓“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在没有空调和电冰箱的古代,古人消暑自有佳器,别有一番情趣。
团扇摇动一身香。扇子,古人称为凉友或摇风,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消暑器物,其主要形制是团扇和折扇。“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团扇的造型多以圆月形为主,此外还有六角形、瓜棱形、焦叶形、梧桐叶形等。这是一件清代缂丝凤栖梧桐图团扇,作桐叶式,长49厘米,宽33.5厘米。扇面于黄色地上缂织一棵梧桐树,一只凤凰独立于树干,湖石旁牡丹绽放。扇配四方紫檀木柄,通体刻“寿”字描金,两端镶象牙,系黄丝穗。此扇为双面缂,配色自然柔和,缂工细致入微。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清代创造了双面“透缂”技术,使织物两面的花纹相同,线条清晰平整,特别适合装饰插屏、扇子的使用要求。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由此也可见宫中后妃生活的奢华,摇动处,轻汗微微一身香。
半夜玉枕凉初透。瓷枕,是我国古人纳凉的寝具。李清照《醉花阴》中“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词句,形象地将青白釉瓷枕喻为“玉枕”。这是一件宋代绿釉三彩划花人物纹枕。枕高11.8厘米,面横33.5厘米,面纵15.5厘米。瓷枕呈长方形,两端稍阔,中间略收,一侧面有一圆形通气孔。枕面以划花装饰,长方形边框内纹饰分3组:中间一组为人物纹,二人前后相伴而行,服饰一黄一绿,前者手持鱼篓,后者扛着竹竿,似去垂钓,周围的绿树、青草、黄云透出生机。两侧两组黄地开光内各绘折枝花一朵,白花绿叶,开光外衬以褐黄色地。枕面的边框外至枕侧面施绿彩,施釉不到底。枕面纹饰设色以绿彩、黄彩为主,色彩素雅,体现了宋三彩的着色特点。古人认为,瓷枕有“清凉沁肤、爽身安神”的作用,瓷器表面那一层冰凉的釉,炎热的夏天枕在上面,那清凉冰感别提多舒服了。
杯中花月畅吸尽。唐朝末期,古人无意之发现了硝石可以制作冰块。从此,古代的夏天也有了新的打开方式,他们开始利用冰制作消暑的“冷饮”。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吃上从来不会亏待自己,不仅要吃冰还配备了专门的工具“吸杯”。这是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的碧玉荷花式吸杯。吸杯由碧玉雕成,杯为莲瓣式,花蕊作底,花瓣为器身,花梗作柄。花瓣内空,可以装上冰镇的饮料。从梗茎端直通花蕊内,可以吸冰水。其造型及样式或可追溯于同时期痕都斯坦玉雕工艺,用丰富多样的花叶纹装饰,展现柔美而生机盎然的别样玉器形态,较薄的器壁也是痕都斯坦玉器特有之风格。带柄的吸杯造型亦来源于印度及中亚地区带流的碗及壶。整器造型新颖别致,颇具异域风情。想想炎炎夏日,加块冰块在刚煮好的酸梅汤里,用杯嘴吸着喝,到嘴里的全是冰凉酸甜那种畅爽吧。
清代缂丝凤栖梧桐图团扇
清代碧玉荷花式吸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