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2年03月29日

最难就业年, 张家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形势稳中承压

图2 受访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选择意向

图1 近3年两高校毕业生数量变化

图3受访高校毕业生期望月薪

图4 择业时优先考虑因素

万露

为全面了解2022届张家界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3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张家界调查队深入走访市人社局,与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对本地三所高校921名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困难与挑战不容忽视,同期就业率与预计总体就业率均略低于去年。

张家界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总体就业形势稳中承压。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2021届毕业生人数1716人,总体就业率为90.15%;2022届开始新增加了专升本毕业生,总人数大幅提升,达到2568人,预计最终总体就业率在85%以上;截至当前数据对比,就业率高于去年同期3个百分点。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人数3021人,总体就业率为91.23%;2022届毕业生人数3746人,截至3月就业率达34.65%,低于去年同期10个百分点,总体就业率预计略低于去年水平。

继续深造学生规模扩大,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部分毕业生基于自身的兴趣或者是对未来可能的就业或其他安排,而选择“专升本”、自考本科或者考研等途径继续深造,进行学历提升和知识储备,努力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调查显示有110名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占11.94%。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处高主任也介绍,该院2021届毕业生共有113人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入湖南文理学院、吉首大学和湖南工业大学等学校进行学业深造,占毕业生人数的3.74%,而今年该校选择“专升本”的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预计至少有600人左右报名,占毕业生人数的16%。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也有类似情况,2022届毕业生中选择考研等继续深造的比例预计增加5个百分点。

考公考编热度升温,求稳求实心态凸显。

受疫情的持续影响,当前社会就业压力较大,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因其就业的稳定性,备受00后学生及家长青睐,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通过一次考试“一劳永逸”,端起“铁饭碗”。据调查显示,43.97%的受访毕业生首选就业单位是国企事业单位,19.87%是政府机关,两类合计占比63.84%。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经济管理专业的田同学谈到就业选择时表示,自己原本没有考公的打算,但是因为疫情反复,父母家人都反对外出求职,最终在各种劝说下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目前正在全力备战省考,未参加其他招聘。

就业观念转变,“慢就业”“缓就业”现象持续。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处高主任介绍,“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专业就业岗位需求发生了较大改变,尤其是对旅游、餐饮和民航运输行业的影响比较深远,但是对于军工企业的岗位需求的影响不大,部分企业的需求还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另外,部分企业对学院学生的认可度逐步提高,投放到学校的招聘计划也在增加,提供的人均岗位数达到了3个以上,在双向选择上,学生选择上实际是占有优势的”。但是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自我就业意愿不强,不能够客观分析职业发展前景,放弃良好就业机会而选择继续等待。另一方面少部分同学自身能力较强,就业选择期望值更高,目前对于就业处于“观望”态度。如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法律专业易同学表示,自己今年已经通过了司法考试,就业难度不大,但是由于在继续深造提升自己还是直接就业之间摇摆不定,目前没有考研也没有去找工作,希望先找准定位再全力行动。

张家界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业不就”矛盾突出。

调查显示,24.43%受访毕业生期望签约的月薪在8000元以上,72.96%在5000元以上,而实际签约的月薪在8000元以上的毕业生人数仅占已签约人数的12.38%,在5000元以上的占44.76%。在选择期望就业地区时,主要倾向于大中城市,49.7%的受访毕业生选择在本省或外省大中城市就业,26.94%的选择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

被访毕业生在选择“择业优先考虑因素”时,前三位分别是: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地招聘企业多为生产型工厂,进学校校招很少,基本没有。大学生就算不嫌苦嫌累也会嫌工作不体面,可能就连父母也不会支持进厂工作”。以上均折射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仍一定程度地体现出理想性、盲目性的特点。部分高校毕业生只看到理想工作的良好待遇、发展前景,却忽视其就业的难度,没有充分意识到自身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总是单纯地从自身的就业意愿出发,所以,有的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找不到其主观设定的理想工作,“有业不就”的矛盾突出。

“僧多粥少”“眼高手低”,供需结构矛盾突出。

一方面因为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增量创新高,而受疫情影响,企业多通过裁员减员缩减人力成本。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堪称“就业最难年”。调查显示,46.20%的受访毕业生认为当前就业创业形势较去年同期相比“比较严峻”,38.15%认为“十分严峻”。其中,88.29%的受访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人数过多,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所不足”,79.41%的认为“受多点散发疫情影响,单位用人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疏于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提升,高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也多专注于理论教学,而缺乏长期、大量的社会实践,无法满足用人企业的现实需求,就业难与招工难问题长期并存。

自主创业比例较低,理想与现实矛盾突出。

近年来,随着国家激励政策的推动,自主创业的氛围逐渐浓厚,本次调查的921名毕业生中,有193人考虑过自主创业,占20.96%,其中66.32%的毕业生对于个人创业前景持“积极乐观态度”或“感觉还可以”。但是由于资金缺乏、市场不稳定、风险高等主要困难的存在,毕业后选择创业的仅9人,尤其在考虑过创业的毕业生中,95.85%认为疫情对创业产生了较大影响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52.97%的毕业生认为疫情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创业难度加大”,26.49%认为影响主要是“创业机会减少”,16.76%认为影响主要是“资金出现紧张”。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自主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收效甚微。

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就业“质”“量”矛盾突出。

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专业招聘网站、校园(线上和线下)招聘会、家人和朋友推荐等,分别占比71.12%、55.70%、48.21%。各类招聘网站虽然能从大数据的角度为毕业生就业求职提供便利,看似节省时间,但网站有效信息有限、虚假广告遍布,在某种程度对毕业生正确认识自身和企业产生不良影响。校园(线上和线下)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和多种选择机会,但今年受疫情影响,招聘的场次减少,周期缩短。38.91%的被访毕业生因各种原因没有参加,31.20%参加了,认为效果不好。还有毕业生反映学校进行校园招聘的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与毕业生的现实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招聘的规模小,单位少,时间发布也不及时,而且薪资不能满足就业预期。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不高,被访毕业生中已签约的有26.67%认为已签订的工作不太满意,1.9%认为非常不满意。

相关建议

强化就业指导,提升择业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正确认识第一份工作的意义,摒弃对就业和个人发展的不合理观念,完善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其次,应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广大学生认清客观形势,正确认识自身价值,评价自身能力,学习独立思考,逐渐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职业方向。最终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生涯教育发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全学生的就业心理,使大学生懂得激流勇进,树立与形势相适应的合理就业期望值,走好职业发展每一步。

强化校企合作,开拓就业市场。确保就业岗位充足,是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支撑。学校需要主动对接市场需求,积极拓宽线上线下多元就业渠道,主动联系各地人社就业部门和重点企业,加强与省内外各地工业园区、经开区、高新区对接,争取支持与合作,扩大资源需求;积极邀请相关企事业单位进校招聘,组织人员参加省内外各类招聘引才推介系列活动,促进校企、校地合作;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协作,共享岗位信息;发挥网络资源、校友资源作用,调动各方力量获取更多就业信息和服务。

深化就业培养联动,合理调整专业设置。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做好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工作,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需求,充分考虑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需求,考虑产业行业发展和未来人才需求的动态关系,以知识、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也应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增加更多的实习实践环节。

深化创新创业体系,营造良好创业氛围。一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为高校毕业生在贷款、税费、场地租赁等各方面提供全方位便利;另一方面深化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创业创新教育发展模式,加强基地、创业园建设,加强师资、课程建设,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资金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 2022-03-29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54225.html 1 最难就业年, 张家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形势稳中承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