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2年03月29日

山村有群退伍兵

本报记者 吴献党 通讯员 罗元满 王丽 ​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这首激情燃烧的老歌,让广大军人激动了多少年。在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新民村,有这样一群退伍兵,他们奋战在田间地头,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在新民村的山山水水间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印……

政府派来两个“兵”

2021年5月,市政府办给新民村派来了两个“兵”,一个是市政府办社会发展科科长、退伍军人王可玞,他担任新民村第一书记兼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另一个是退伍军人杨春初,担任新民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王可玞和杨春初的到来,让新民村61名退伍兵有了主心骨,大家充分发挥了“退伍不褪色”的优良作风,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建设中。

在新民村工作的11个月里,王可玞和杨春初每月平均驻村27天以上,每天步行2万步以上,走村入户,察访民情。他们的脚步踏遍了新民村7.82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据统计,不到一年时间,他们走访了823户3020人,组织党史学习教育4次,开展民情恳谈5次,召开“屋场会”8次,集中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多个。

“我们三组通道纠纷长达一年多时间没解决,王可玞和杨春初驻村后,同相关部门积极想办法,修通组道,美化庭院,立在那里的‘和谐’(石刻)碑就是化解积怨的铁证。”在新民村村民群里,三组组长张正凡专门为他俩点赞。

乡村振兴,人民群众盼的是资金,难题也是资金短缺。王可玞带领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一道省吃俭用、攀亲结友,多方筹资600多万元,完成了11组至13组1.25公里道路硬化,4组、19组、22组650米断头路连接,新建了180米长、4.5米宽惠及49户205人的通组道路。

“产业兴旺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头戏。到目前,引进禾田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南省五峰集团、慈利县富源仿真花公司互惠发展,流转土地1200多亩,全力实施稻田综合种植、牲畜养殖、花卉种植等项目,已构建农旅融合新格局。2021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的突破,达到13.85万元。”说起两个“兵哥”的功劳,新民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唐先美如数家珍。

老兵就是一杆旗

现年66岁的杜修云是一名老兵、党员、退休村干部。在新民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中,他不仅为11组建言献策,而且践于行、作表率,支持组长工作。

“我们现在不是穷干净、富邋遢的那个时候,环境美好了,生活才幸福。”杜修云经常这家走走,那家转转,嘴上总少不了这些劝导。2021年,杜修云所在的11组被村党总支和村委会授予“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组”称号。“组里有一老,真的是个宝。”11组组长介绍治组经验时发出肺腑之言。

2017年,新民村由原三坪、双峪和双龙村合并而成。村子由小村变成大村,61个退伍兵常常聚在一起,为村里的发展商讨对策。67岁的老兵康德平当过村干部,又是党员,现担任新民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连任五年来,他运用知情权、慎用质询权、活用审核权、善用建议权,监督村务工作。“我是当兵出身,又当过村书记,我必须履行监督职责,监督村里用好每一笔乡村振兴建设资金。”在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他的话掷地有声。

奋勇当先显身手

2021年7月29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新民村平静的生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32岁的退伍兵李明,凭借在部队磨砺的硬身板,天不亮就陪同医务人员上门为居家隔离村民做核酸检测,紧接着又投入全体村民核酸检测维护秩序工作中,每天休息不到四小时。七八月份酷暑难耐,每天汗流雨下的他,身上的衣服析出了白色的曲线,但他依然坚守岗位。

53岁的退伍兵李先春没有忘记在部队宣誓时的铮铮誓言,义无反顾勇当“志愿者”,吃住在双峪片区卡点长达两个月,以实际行动和担当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为了啃下坡改梯这块硬骨头,18组组长、共产党员、退伍军人杜望芝结合实际,家家到、户户落,共商坡改梯之策,解决土地界址之争,在规定时间配合完成坡改梯130亩。针对坡改梯后,如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他又组织召开屋场会,引导组民统一流转土地,栽植油茶130亩。如今,组上的油茶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新民村的退伍兵们一个个当先锋、作表率,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退役军人责任与担当。2021年,新民村荣获“县级文明村”“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单位”“全乡党管武装暨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2022-03-29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54214.html 1 山村有群退伍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