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新成同志就我市气象防灾减灾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问: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什么?
答:世界气象组织把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每年围绕一项人类当前关注的主题举行纪念活动。2022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 “早预警、早行动: 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今年的主题,我的理解,旨在突出早预警、早行动的重要性和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对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增大,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以及气象、水文等部门合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事件多发的风险,要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气象以及有关部门作用,努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加快建立有机统一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切实按照法律、法规、规划、预案等规定和要求,强化部门合作和应急联动,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应急演练,着力提高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全面融入各行各业,融入生产生活。
2、问:我市开展“世界气象日”系列宣传活动有何目的和意义?
答:今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我市各级气象部门和市气象学会都在行动,主要目的就是宣传世界气象日主题,传播气象和相关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提升公众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与能力,欢迎广大社会公众朋友积极参与到其中的活动中来。
3、问:2021年我市气象防灾减灾有哪些情况?
答:2021年,我市气象灾害频发,我局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5次,面向社会公众靶向发布气象预警信息11期。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与市水利局深入合作,签订了框架协议,建成了水旱灾害平台,形成了监测、预警信息研判发布机制。积极主动做好递进式预警服务和精准靶向发布,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做到了预报精准、服务主动、响应及时。同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消雹作业,为全市烟叶生产和农业抗旱提供了气象保障。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深受来局检查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好评,得到社会公众的肯定。
4、问:我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还面临哪些挑战?
答:近年来,伴随我市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逐步提高。然而在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张家界区域内暴雨、洪涝、干旱、冰雹、雷暴、低温冷冻等气象及其衍生灾害频繁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导致气象灾害呈现频发、易发趋势,现有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与日益增长的防灾减灾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突出。
5、问:做好2022年气象工作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有哪些打算?
答: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2022年是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推动张家界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2022年我市气象工作总的计划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湖南时重要讲话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抓实“质量提升年”行动,以拓展局市合作和全市气象区域站升级改造两项重点工作任务为抓手,加快推动张家界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把张家界建成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贡献气象力量。
具体到气象防灾减灾,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预警机制建设,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构建气象防灾减灾新格局;二是积极拓展中高端气象服务,以“气象+”新业态,主动融入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围绕乡村振兴丰富农业气象服务,围绕全域旅游优化旅游气象服务,围绕出行安全深化交通气象服务,围绕生态良好做实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围绕能源供给提升能源保障气象服务,围绕防汛抗旱继续做好天气盒子和水旱灾害防御气象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围绕大众民生努力探索智慧公众气象服务;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牢牢把握业务工作是气象工作“生命线”的地位,加强管理、强化措施,提高基础业务质量,对标监测精密强基础,锚定预报精准重研判,同时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强保障;四是完善支撑体系,切实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