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绍楠 田惠平
早春二月,料峭春寒未散尽,春耕热潮已席卷希望的田野。2月25日,慈利县通津铺镇长峪铺村抢抓农时,旋耕机轰隆隆开始“上工”了,提前迈开农村春耕的步子。
“每天有3台旋耕机在整地,每天可整地200亩,争取尽快完成3000亩的整地任务。”长峪铺村利用旋耕机,提高机械化利用程度,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整地范围包括100亩的智慧农业,主要种植玉米、油菜和红薯,其灌溉、农药的喷洒等也用机械取代了人力,极大改变了本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全部肩挑背扛,独轮车是最好的‘机械化’,而且数量极少。”以前村里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低、效益差。长峪铺人民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炸掉了6000多块大小不一的岩石,搬走岩石17万多方,填塞了58个天坑,开出了2000多亩梯地,将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改造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地”。同时,经过勤劳的长峪铺人民不懈奋斗,艰难探索出旱粮生产“两季三熟”模式。
“中央一号文件给了我们更大的种粮信心,让我们可以大胆去种植自产的粮食,端好农民的饭碗。”湖南长峪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芳表示,长峪铺村作为2020年被评定的省级粮食安全教育基地,需要与时俱进,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玉米不减产,大豆不白种。”走在发展前列的长峪铺村,将在农业生产机械化基础上,融入科学化管理手段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努力办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让农民跟着一起丰收。
“长峪铺玉米种植生产水平比较高,老百姓也有精耕细作的习惯,产量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慈利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宏志解释,为了获得更好的农业发展,长峪铺村引进了湖南省长峪铺农业开发公司,大力发展甜糯玉米种植。甜糯玉米上市后,给3000亩的订单农业产品带来了无限商机,村民看到了效益,种植积极性也高了。
“这个品种生育期有多长?这种肥料的有机肥含量是多少?”“我们的种子都是经过检测的,大家都放心买、放心种。”……春节一过,长峪铺村的种植户们奔波各农资经营店、田间地头,网络看货、订单还不够,种植大户、种植散户纷纷上门交流技术、订购种子、搬运肥料,忙碌的程度不亚于在农田里翻土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