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锐
桑植是红色的土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无数革命先烈曾在这块土地上浴血战斗。可惜的是,人们大都只知道贺龙、廖汉生、贺锦斋、贺英,无数投身人民解放事业的桑植优秀儿女湮没在历史长河里,鲜有人知晓,而张胜明无疑就是其中的代表。
张胜明,桑植汨湖人,1918年生,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离休前是陕西省国防科工委副书记、副主任。红军长征时,任红二方面军二军团六师十六团一营三连排长、连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任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连指导员、团直属队分总支书记、任丘独立团政治处主任、七团(四团)三营教导员,1943年任三五八旅警卫营(团级)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二十四旅七十一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一兵团政治部组织科长;解放后,任湖南省常德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长沙警备区及零陵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52年入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第一师政治委员、空军111师政治委员。授大校军衔,并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农林政治部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下放“五七”干校工作、劳动。1973年,任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党委书记。l977年以后,被任命为中共陕西省委工交部副部长和陕西省国防科工委副书记、副主任。l986年离休,副省级待遇。
作为1955年被授大校军衔的开国大校,张胜明一生追随中国共产党,浴血疆战,屡立功勋,充满传奇。这里,笔者根据张胜明口述《血火征程——老红军张胜明革命回忆录》,讲讲他为革命的三次战斗负伤经过。
1935年,第一次负伤。1935年秋,红二、六军团为配合中央红军转移,乘胜东进,首先占领慈利县城,紧接着攻下石门县,休整一天后,继续东进,又占领了临澧、桃源两县,三面包围常德。红军取得节节胜利,逼近益阳,威胁长沙,部队也不断发展、壮大,由四个师扩大到六个师。攻打澧县时,澧县县城有坚实的城墙,所以战斗打得异常激烈。红军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县城,准备了好多木梯子,并把两三个木梯相连绑在一起,乘夜色正浓时,从三个方向发起攻击。战士们爬着梯子向城墙上攀登,在猛烈的炮火及机枪扫射支援下,迅速攻入城内,一举拿下澧县县城。当时,张胜明任红军班长,他率全班战士爬梯子猛登城墙时,突然敌人扔下多枚手榴弹。轰隆一声,他的右小腿被弹片炸伤,撕开一条裂口,身体难支,“嗖”的一声便坠下梯子。虽未伤着骨头,但疼痛难忍,行走困难,连长立即命他撤下阵来。当时医疗条件差,卫生员只给他抹了点碘酒,做了简单包扎,所以伤势好得慢。部队向西撤退,返回桑植途中,他的伤还没好,只能拄着棍子慢慢走,结果便掉了队。当时他们大约共有20多名掉队伤员,在负伤的司号长带领下,一路避开敌人,走山间小路,辗转六七天,才回归部队。在一个山村,多亏老乡用中草药为张胜明疗伤,他的伤口才基本好转,待回到部队时,他已经勉强可以行走了。
1938年,第二次负伤。1938年7月中旬,张胜明所在的七一六团接到上级命令,为配合大青山支队开赴绥远,打击与牵制日军,重点出击铁路沿线,破袭同蒲铁路。随后,东榆林战斗打响。经过侦察,他们得知岱岳驻日伪军约l000余人,朔县有日伪军500余人。两站相距50多公里,之间还有两个较小的车站。北面的东榆林车站有日军警备队100余人。
针对敌情,七一六团团长黄新廷决定围敌打援,他命令王祥发营长率三营秘密接近东榆林车站,凌晨两点发起攻击。黄新廷亲率一营、二营埋伏在泥河车站附近,阻击救援之敌,部队出发时,黄新廷对指战员铿锵有力地说:“这是在敌人的生命线上战斗,要快,要狠,见好就收,不可恋战。”
时值农历7月上旬,夜幕降临,一弯新月高悬天际,繁星闪闪,大地一片宁静,只有山沟里的流水声在细细作语,偶尔惊飞的山雀“扑嗵”一声把夜空的寂静刺破。张胜明所在的三营在朦胧的夜色中,踏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东榆林车站急速逼进,深夜,抵达目的地。凌晨,王祥发营长派出的战斗小组,用突如其来的动作下掉车站西南哨位上鬼子的武器,就是这不大的动静惊动了日军。东南哨位上的哨兵首先开枪报警……
此时,王祥发营长早已分兵把车站四周紧紧包围,日军哨兵的报警枪声刚落,寒光闪闪的刺刀立时把他们送归西天。
王祥发营长一声命令:“打!”密集的枪声一齐射向站台。随着枪声,敌人一个个应声倒下。敌人在慌乱中急忙携枪钻到沙袋后边,仓惶还击。三营从三个方向集中炮火攻击沙垒和站台上的敌人,很快冲破了敌人用沙袋构筑的防御阵地,占领了站东,敌人已无法点柴火报警,急忙烧着临时工棚,即刻火光熊熊,车站一片混乱……
黎明前的四点来钟,夜色仍很浓,战斗打得异常激烈。而此时,作为连指导员,张胜明敏锐地捕捉到了战机,他立即握着驳壳枪,率全连战士向敌人的防御阵地猛攻过去,一连发起数次冲锋,眼看敌人溃退了,战士们一个个越过沙袋向车站跑去。就在这时,他的右腰突然被敌人的子弹打中,顿时昏倒在地……
通讯员急呼卫生员过来帮他包扎,因天黑,伤口位置包错,卫生员把他从战场上拖下来,立即用担架送到团部卫生队,又重新上药进行包扎。天亮了,战斗结束,战友们来看张胜明,见他人事不知,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以为他很难活下来了……
团部卫生队派人用担架把张胜明抬上,翻山越岭,经平鲁、朔县、神池,送到五寨前方医院疗伤。一路上,张胜明吐了很多鲜血,特别是下山的时候,他的头部朝下,吐的血更多。事后才知道,敌人三八步枪子弹从他的背部进入,前胸穿出,打断右侧两条肋骨,擦伤肺部,鲜血瘀积在胸腔,幸亏及时吐出,否则有生命危险。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医生判断只打断一根肋骨,解放后,检查身体,经X光拍照,才知道他的腰部被子弹打断了两根肋骨,定为二等甲级残废。还好那时张胜明年青力壮,虽然负了重伤,经过两个多月的疗养,也基本上恢复了健康。张胜明立即要求回部队参加战斗,组织上答应了他的要求。他于1938年10月底回到七一六团,到二营七连任指导员。
1939年,第三次负伤。1938年12月,中央决定一二O师挺进冀中。12月下旬,一二O师部队从晋西北的岚县出发,长驱400多公里,于1939年元月下旬,抵达冀中河间县西北的惠伯口村,与吕正操率领的冀中军区机关会合。一二O师到冀中不久,立即抽调了几批老红军出身的军政干部到冀中各分区、各部队工作。当时,张胜明被调到任丘县独立二团任政治处主任。随后,独立二团与七一六团合并,张胜明又回到七一六团,继续任团直属队分总支书记。后因战斗频繁,任务重,为了加强基层,他又被分到二营七连任指导员。
1939年2月下旬,黄新廷团长根据情报,决定隐蔽设伏,在黑马张庄狠狠打击敌人,所以春节过后不久,一天深夜,张胜明所在的七一六团便悄悄进到距河间县城仅四公里的黑马张庄。他们进到黑马张庄后,不叫门,不进屋,按预定计划依次埋伏。第二天早晨七点来钟,日寇100余人从河间城西门出来,先头部队七八十人成两路纵队进至黑马张庄村外。但狡猾的日寇没有进村,而是在距村庄百余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小心地观察村中的动静。结果他们很快发现不对,急忙向村中射击。早已埋伏待敌的三营,迅速持枪回击,一个齐射,30多名鬼子当场倒下。敌人的后续部队很快冲了上来,被二营和三营击退,被全部压缩到坟地,与七一六团形成对峙。
战斗中,张胜明与连长商量,命令各排向敌人猛烈射击,以强火力压倒敌人,他率两个班战士冲上去,抢夺前方阵地上的一把歪把子机枪,结果他冲上去夺回机枪后撤时,头部负重伤昏倒在地……
黄新廷团长连忙下令部队发起反冲锋,夺取原来阵地,这才将张胜明和其他受伤的同志,以及牺牲同志的遗体连同歪把子轻机枪一齐拖下阵地。
卫生队给张胜明进行了简单包扎,然后送至团指挥所后面一个较大的村庄,进行检查。一个大个子、高鼻梁的外国医生帮他剃掉头发,剪去伤口外皮,进行消毒,又再次做了包扎。他告诉张胜明,他头部右后侧被敌人一颗子弹打出一条长约3厘米、深约1厘米的弹坑,如果子弹稍向下偏斜一点,就会穿颅而过,有生命危险。随后,张胜明又被送往前方医院治疗。在医院,他才从战友口中知道,给他包扎治伤的那位外国医生就是白求恩大夫。张胜明在后方医院疗伤两个多月,才恢复健康。齐会战斗打响前,他回到了七一六团二营七连任指导员,又投入到了激烈的战斗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