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东
①
②
秋末冬初,“寒蝉暂寂寞,蟋蟀鸣自恣。”韩愈的诗句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秋日萧瑟,秋虫长鸣的画面。秋虫,即秋日昆虫,包括蟋蟀、蝈蝈、秋蝉、黄蛉、金蛉子等。秋虫善鸣,深受世人喜爱。明清以来,秋虫开始成为各种生活器具上常见的吉祥纹饰之一。虫鸣唧唧,也为冷冰冰的瓷器增添了几分灵动和生趣。
清雍正秋虫铃铛杯(图1)。杯口外撇,深腹,圈足,高约6厘米,口径6.5厘米。时已深秋,草木枯黄,残叶凋零,秋虫们却怡然自乐。画面上,蝴蝶在远处飞舞,蟋蟀和黄蛉竞相在草丛里鸣叫,一只不知名的虫儿从叶片间探出头来,仿佛在仔细聆听。杯体的另一面,有“野山幽堪玩 鸣虫静可听”的题诗。这只铃铛杯轻巧俊秀、工丽妩媚,颇具雍正年间官窑瓷器的风韵,而瓷画上的“旭映”“佳丽”等款识以及杯底的“大清雍正年制”双圈三行六字正书题款均可佐证。铃铛杯,亦称“仰钟杯”“金钟杯”“磬式杯”,流行于明清时期,因形如倒置的铃铛而得名。
粉彩蟋蟀图马蹄式水盂(图2)。水盂,又名水丞、砚滴,主要用于为砚池注水,因形制小巧而雅致,深受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图示水盂圆口平底,削肩弧腹,器形似马蹄状,高约6厘米,口径2.5厘米,底径5.5厘米,釉面滋润柔和,色泽淡雅内敛。时已入秋,花草渐枯,一只蟋蟀匍匐在草叶之上,拖着长长的触须,黝黑的翅膀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水盂另一侧的画面上,一只蟋蟀正趴伏在草丛中,触须高挺,圆腹紧鼓,似乎正在和草叶上的蟋蟀比赛鸣叫。这只水盂造型秀丽雅致,画风清新流畅,一股浓郁的文人气息跃然瓷上。
民国绛彩“蝈蝈鸣秋”笔筒(图3)。这只笔筒高11厘米,口径约7.2厘米,器型规整,保存完好。筒壁上绘有一幅写意的“蝈蝈鸣秋图”。天高气爽,青草如茵,萝卜茁壮,白菜丰腴,一派怡人的秋日风光。杂生的秧苗上,一只绿油油的蝈蝈挺着肥大的肚子,一边惬意地进食,一边畅快地鸣叫。这只笔筒上没有名家题款,当属民间工匠作品,制作工艺却毫不马虎。胎质细腻,釉彩清新,瓷画更是别具一格,萝卜红绿相间,白菜青白分明,蝈蝈栩栩如生,更是充满了乡野情趣。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