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华伟 通讯员 龚龙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我市成为“重灾区”,在全市上下齐心协力迎战疫情的洪流里,有一支特殊的队伍,虽然他们很少暴露在记者的镜头面前,但正是这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环保铁军,肩负起了抗击疫情的重要一环,为张家界的抗疫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未雨绸缪,迎战病毒
疫情发生后,全市上下进入抗击疫情的“紧急状态”,工作千头万绪,且没有惯例可循。市生态环境局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无论是及时处理医疗废物垃圾,还是下到社区做好包保工作,都打了一场场硬仗,体现了责任担当。
按照规定,环保部门负责医疗废物垃圾处理的管理工作,全市所有医疗废物垃圾由唯一的一家专业公司—张家界昌明医废处理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处理。昌明医废公司设计能力为8吨/天。在平时,全市医疗系统每日产生的医疗废物也就3-5吨,交给昌明医废公司处理绰绰有余。然而疫情发生后,市区30多个隔离点,10多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产生的医疗废物垃圾(又称特殊垃圾)成倍增长,压力陡然放大了许多倍,处理医疗废物的昌明公司显然无法承担,怎么办?
市生态环境局火速向市领导汇报,最后以市政府的名义发布了一项通知,决定在永定、桑植、慈利以最快速度各建立一处临时医疗废物垃圾处理点。三个区县接到通知后迅速行动,不到三天时间,三个临时焚烧点便建成点火。
永定区是全市抗疫的主战场,全区10多个街道和21个隔离点产生了大量的医疗废物。市生态环境局永定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新力带人连夜考察,选定生产标砖的德鑫砖厂作为特殊垃圾焚烧点,稍加改装,于8月7日晚9点启用,到8月31日止,已焚烧处理特殊垃圾470吨。
8月30日,记者来到了沙堤办事处龚家垴村的德鑫砖厂,但见烟囱高耸,砖厂内一些已经处理的医疗废物残迹隐隐可见,正在这里驻守的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泽猛介绍:“疫情期间市区产生的大量医废垃圾,都拉到这里进行销毁,焚烧垃圾的隧道窑长134米,一次可以同时进行8个窑车的焚烧作业,每个窑车可装载3吨特殊垃圾。”
8月31日,记者驱车到访了位于慈利县甘堰乡四坪村的昌明医废公司处理中心,这个距市区40多公里的工厂多少显得有些神秘,四周人烟稀少,森林茂密,工厂办公楼的墙上长满了绿色的植被爬山虎。
“疫情期间,我们的工作量是平时的几倍!”接待记者的公司总经理祝友权说。他接着介绍,疫情发生后,工厂处理的医疗废物暴涨了许多倍,为了满足抗疫需要,工厂向总公司申请,从益阳分公司紧急调拨了两台运输车支援张家界,公司全体人员进入战备状态,加班加点处理医疗废物,最高峰时期一天达到16吨,超过工厂日处理能力的一倍。公司负责全市医疗废物处理工作,包括70多个乡镇,线长面广,许多拖运医疗废物的司机早出晚归,经常不能按时进餐,只能饥一餐饱一餐地应付,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大家都知道,责任重于泰山,自己是抗疫工作的关键一环,决不能掉链子!市生态环境局特别重视,及时检查指导工作,还给公司申请了7万多元的抗疫物资。
“点火!”随着市生态环境局桑植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熊社教一声令下,8月10日下午6时,第一批重达2吨左右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垃圾在刚刚建成的特殊垃圾焚烧点中顷刻间燃起熊熊烈焰。桑植县自特殊垃圾焚烧站建成后,每日处理特殊垃圾可达20吨,累计处理特殊垃圾42吨,及时有效填补了桑植县疫情期间应急特殊垃圾焚烧站点的空白,为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慈利县临时隔离点医疗垃圾焚烧点建设工作也顺利完成,并于8月7日投入使用,累计处理特殊垃圾12吨,基本实现了市政府所规定的特殊垃圾就近临时焚烧的目标。
精准突击 有条不紊
疫情发生后,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防疫医疗废物必须“应收尽收、日清日处、安全高效无害,确保不发生病毒二次传染”。而新冠医疗废物垃圾收集范围广,种类复杂,包括医院、核酸采集点、方舱实验室、集中隔离点所产生的所有与防疫有关的医疗废物,如防护服、帽子、乳胶手套、面屏、N95 医用防护口罩、咽拭子棉签以及包装物等。既要及时处理销毁这些医疗废物,又要确保不发生人员感染,可以说,给市生态环境局带来了严峻考验。
在局长朱敷建等班子成员的组织指挥下,全局一盘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了起来。
为了靠前指挥,设立了四个工作专班。一是设立隔离酒店工作专班,由环境监察支队党支部书记覃锋担任组长,派专人入住21个隔离点,24小时值守,指导污水消杀、医废清运工作。二是设立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专班。由副局长李芳担任组长,成员11人,监管范围为永定区10个辖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和天门山镇中心卫生院。三是3个特殊垃圾临时焚烧点工作专班,由副局长周泽猛担任组长,现场驻守,督促做好个人防护和转运车辆消杀工作。四是设立包保工作专班,局长朱敷建亲自挂帅,抽调了12人,组成了6个工作小组,负责南庄坪社区40多个小区8000人的防疫隔离和日常生活物资供应。
启动应急预案,对市城区疫情期间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工作进行重新部署:启用中联公司(永定区农村垃圾处理PPP项目业主)临时参与医疗废物收运工作;明确中联公司、昌明公司的业务范围,中联公司负责隔离医学观察点,包括38个隔离酒店、4个医护人员居住酒店医疗废物收运工作,昌明公司负责各家医院、方舱实验室医疗废物收运工作;规定核酸检测采样点医疗废物,由点上医务人员负责消杀打包密封后,就近移送到医院医疗废物暂存间。
为了让身处一线同志尽快熟悉工作内容和流程,局里还创造性地推出了1234工作法:1是指对隔离点化粪池污水消毒和监测有1支专门的队伍。消毒由区疾控请的第三方公司负责,市区监测人员负责每天采样;2是指有2支医废垃圾清运队伍,中联重科和昌明医废;3是指就医废垃圾处置有3个工作专班,即负责临时焚烧点的工作专班,负责各大小医院、永定城区12个街道办事处、乡镇暂存点、核酸检测及方舱点产生的医废垃圾的监管专班。负责21个隔离点的医废垃圾监管专班;4是指负责规范处置4个领域产生的医废垃圾:隔离点、各大小医院、12个街道乡镇暂存点和核酸检测相关的一切医废等。
下沉社区 任劳任怨
虽然市生态环境局担负着巨大的医疗废物垃圾清运处理工作,但同时还负责南庄坪社区的包保任务,两副重担一肩挑,人力有限,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然而环保人没有讲条件,而是用“精心”换取组织“省心”,用“热心”换取群众“安心”,把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南庄坪社区是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辖区范围内现有40多家单位,40多个小区,社区人数8000多人。市生态环境局成立6个工作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敷建每天带领各小组成员深入南庄坪社区一线开展包保工作。副局长胡家齐居家隔离,主动做三次核酸检测后请缨出战,白天晚上参与包保;党组成员胡家忠既要包保社区又挑起取样监测重担。
由于南庄坪社区所辖范围较大,住户多,要确保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一人,包保小组挽起袖子加油干,对所辖区域住户和人员开展“敲门行动”“地毯式”摸排,通过与各小区志愿者联合开展工作,包保小组成员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局领导。经过多方协调,一共为社区筹措了大米4000公斤,65箱面条,4500公斤84消毒液,3万个一次性医用口罩,极大地缓解了社区群众的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短缺的困难。据统计,疫情期间,市生态环境局累计为南庄坪社区调配了30多万元抗疫和生活物资。
包保工作复杂又繁锁,全局参与包保工作的干部个个奋勇争先:局总工程师董清富每天起早贪黑、不分日夜,奔波在包保社区之间,积极参与到社区宣传教育、信息排查、服务保障工作中,确保检测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执法支队的副支队长龙伟,患有慢性咽炎和腰椎病,他努力克服自身困难,不讲条件,主动收集小区居民和特殊人群的困难需求,想方设法筹措防疫物资,发动老家企业和村民捐赠蔬菜5000公斤。执法支队党员干部王建英尽职尽责,为新家园等居民小区运送食用油27桶135公斤,帮助解决米、面、菜等生活物资及酒精等医护物资,解了燃眉之急。局机关干部王礼发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到居住地官黎坪社区报到,投入到了抗疫一线,顾不得照顾卧病在床的老父亲,直到父亲临终,王礼发才匆匆赶回家,带着对父亲深深的愧疚,将父亲遗体送往金山陵园火化。市环境执法大队党支部书记覃锋,顾不上家中怀孕的妻子,连续在办公室吃住了20多天;永定区分局检测站站长龚晓斌,区环境执法大队副队长汤遵刚为了不影响穿戴防护服工作,干脆给自己剃了个光头。武陵源分局局长杨家军自7月29日起,就把家安在了办公室,一住就是28天,每天多次下到隔离点、卡点督察调度工作落实情况。环境监测站干部高峰,穿着密封的防护服冒着酷暑连续工作,累得走路都打瞌睡。
环保人就是这样全力以赴,用专业和责任扛起疫情防控的大旗,一次次出色完成疫情期间的各项任务。疫情成为检验这支队伍政治定力和专业能力的“试金石”,他们也以自己的行动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