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姣
“周教授在哪里?快过来帮我把把关!”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方舱核酸检测基地,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专家周鹏程是“红人”。金域医学张家界方舱领队苏洁琼说:“每天周教授的名字要被叫无数次,凡是遇到院感方面的问题,我们都找他,他带领我们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7月31日,周鹏程临危受命于湖南省卫健委,作为基地感控负责人参与张家界航院方舱检测基地的建设、协调、调度、感控、质控以及后勤保障工作。晚上10点,周鹏程抵达张家界航院方舱核酸检测基地,随即投入紧张的准备工作,这一夜他忙到晚上3点多。
方舱基地的选址、布局、路径规划、吊装、感控风险评估、实验室生物安全、医疗废物的规范化处理、感染防控及穿脱防护用品的培训、工作人员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感染防控小组的团队建设、第三方公司的风险管理……8月1日、8月2日,周鹏程一头扎进方舱基地的建设和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当中。
周鹏程一直在忙,白天顶着太阳汗流浃背,衬衣上全是汗渍,晚上也腾不出时间睡觉,眼睛周围瞬间长了不少斑。他却笑着说:“我责无旁贷,一分一秒都是同胞的生命安全,一分一秒都是市民的民生安稳,分秒必争!”
方舱实验室的布局和路径规划,是周鹏程第一个集中关注点。实地考量后,周鹏程连夜动手画出了方舱核酸检测点的布局流程图。根据流程图,将工作人员通道、样本运输通道、医疗废物运输通道分开,彻底将清洁通道和污染通道分别实行闭环管理,从操作流程上最大程度降低检测基地的感染风险。
“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一个方舱核酸检测基地,也是张家界抗击疫情的关键设施,必须做到零感染,这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我相信有湘雅领衔的感控专家在这里,你们一定能够完成这个目标!”8月11日,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来到张家界航院方舱基地,定下了“零感染”的“硬要求”。作为驻方舱核酸检测点的感控工作负责人,周鹏程精神高度紧张,也倍感压力。
方舱核酸检测基地工作人员一共350名左右专业技术人员,保证他们的安全是周鹏程每天的工作重点。为此,他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专门的感染防控培训。大到舱内检验,小到随手扔垃圾,每个动作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周鹏程手把手地教。对于经过培训后仍然未能执行实验室标准的人员,周鹏程则大手一挥,取消二区工作资质。他说:“现在不是给面子的时候!任何不完善细节都可以看做是炸弹!”
8月5日是周鹏程的生日,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一天,整个方舱基地很忙,也是他整个方舱核酸检测基地工作期间最紧张的一天。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加上天气骤变,方舱基地3位工作人员出现了发热症状。周鹏程急了,他迅速与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沙堤院区发热门诊联系,将三名队员按照要求就近就医。最后经过核酸检测、肺部CT等一系列排查证明只是普通感冒,周鹏程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他瞄了瞄手表,生日的这一天很快要过完了。
事后,队友们知道了,问他有没有遗憾。周鹏程说:“没有什么特别遗憾的,我觉得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生日,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党为人民、为张家界的老百姓做了一点实事,为抗击疫情贡献了力量,是我最大的荣幸。”
每天对工作人员实行健康监测,设立24小时感控督导员对基地人流、物流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实行全方位管控,医疗废物规范化清理和转运……25天,周鹏程跟基地24小时运转的设备一样,不敢松懈丝毫。湖南省卫健委张家界航院方舱核酸检测基地总指挥章迪说:“以周鹏程教授为首的感控团队在整个检测基地发挥的是定海神针一样的作用,确保了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安全。我很敬佩他,他的努力让我们觉得心里面很踏实。”
疫情以来,张家界方舱核酸检测基地共设方舱16个,承担了张家界70%以上的核酸检测,筛查出阳性样本40余份,处理医疗废物5500箱……这里,算得上是整个张家界最危险的地方,连后勤电工都胆战心惊。但在周鹏程带领的感控团队的努力下,这也是张家界最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