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非常感谢政府,组织很及时、考虑很周到,让我可以及时返校”,8月23日清晨,登上武陵源区首批异地学生返校大巴的大学生王晓雨向工作人员表达谢意。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的小王被要求返校后隔离14天、9月19日必须参加军训,被疫情耽搁返校行程的她一度十分着急,“还好及时赶上了。”小王如释重负。
当日,武陵源区共有前往北京、重庆、广州等地的25名异地就读学生乘坐大巴返校。“这些学生都是通过各乡(街道)收集情况后,筛选出来的急需在25日前返校的,明天还有52名。”武陵源区异地就读学生返校工作组成员、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泽远告诉记者,异地就读学生通过各乡(街道)收集信息后,根据时间紧急程度先后安排返程。学校开学时间紧且不能请假的学生,按照目的地由政府组织乘坐免费大巴至长沙、怀化、龙山等地中转。
搜集学生信息、与校方对接疫情防控政策、确定名单、组织返程前的48小时两次核酸检测、组织车辆接送、向目的地疾控部门推送信息……异地就读学生返校需要做的前期工作很多,武陵源区教育、交通、卫生、疾控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学生开展一对一服务,每天工作至凌晨三四点,确保学生们安全返校不掉队。
截至目前,武陵源区共摸排统计异地就读学生1800名,其中急需25日前返校的160名学生已全部列入送返计划。
(本报记者 鄢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