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甲长
这是一只被汗水浸湿的手,泛着白,遍布“沟壑”,皱皱巴巴的手指上布满坑点,指纹几乎全部消失……
这只手,是前来支援张家界抗疫的衡阳医疗队廖宇斌的。作为一名核酸检测员,因为长时间戴着密不透气的橡胶手套,他的手已经被汗水泡得发白起皱,成了“白皱纹”。
这样的手,几乎成了衡阳医疗队队员们的“标配”。自8月1日进驻张家界以来,衡阳医疗队的20名成员就把协助张家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衡阳力量作为第一目标,抵达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方舱点不到一个小时,就立即召开第一次动员大会,成立了临时党小组,组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
按照指令,衡阳医疗队20名成员的主要任务是承担样本采集后的核酸检测任务、24小时全天样本签收和医疗物资管理协调等工作,以及整个方舱点每日约400人的核酸采样工作。为了干好核酸样本签收工作,周楚琦等队员不顾烈日暴晒,持续不断地开展高强度工作,期间多次出现头晕中暑症状,无一人下前线。截至目前,已签收超100万份样本,无一起疏漏。
医疗物资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未知的风险无处不在。8月9日,暴雨来袭,随时都可能威胁到方舱点内的标本安全。廖宇斌等队员获悉后,立刻毫不犹豫地换上防护服冲向暴雨,协助样本转运,一直忙到凌晨三点筋疲力尽才回宿舍休息。
最具挑战性的,还是核酸检测工作。核酸样本在送到方舱之后,需要经过开箱灭活、试剂配制、上机提取、核酸扩增、结果审核等工序。“最危险的时候是开箱,如果是阳性样本,就有被感染的风险。”雷文波是衡阳医疗队的队长之一,他告诉记者,为了尽早检测出结果,核酸检测人员严格按照二级生物防护安全要求,对每一份标本、每一个检验环节负责,争分夺秒地开展工作。
烈日炎炎,近40摄氏度高温天气,二级防护措施下,检验人员们24小时轮岗检测,不分白天黑夜,与新冠病毒一次次“近身交手”。队员们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T恤上析出白色盐粒,手与胳膊成了两个颜色,很多队员的额头、脸上还有着明显的勒痕……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退缩!
作为队长之一,雷文波负责各种管理与协调工作,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他告诉记者:“说不辛苦、不危险是假的,但医者仁心,只要通过我们的付出,张家界人民能够早日战胜疫情,我们就无怨无悔!”
他说,抵达张家界后,张家界人民非常热情友好,尽管自身都还处于困难中,但无论是宿舍安排还是饮食安排,都给了队员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张家界和衡阳都以山岳闻名于天下,待疫情过后,希望带着队员们到张家界走一走,也希望张家界人民多到衡阳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