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晴
夜空静谧凝重,周围高耸的居民楼早已漆黑一片,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余个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却依然亮着灯光。
事实上,近二十天来,这里的灯就从未熄灭过,因为这里是张家界地区开展全民新冠肺炎核酸样本检测工作的一股重要力量。
金域医学运营的3台“猎鹰号”移动检测车就驻扎在这里。车内,金域医学的工作人员正在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地开展检测。“猎鹰号”移动检测车由钟南山院士担任主任的广州实验室和金域医学合作按P2+实验室标准打造,日检测产能为5000管,若按“10混1”的方式,日检测产能可达5万人份。
“猎鹰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自8月1日凌晨到达张家界后,连夜执甲,重装上阵,它是与病毒赛跑“抗疫利器”。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这支以“90后”为主,近60人的金域医学“健康哨兵”先锋队,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不分昼夜地忙碌着,争分夺秒地开展工作。试剂准备、样本制备、扩增及产物分析……整个核酸检测环节环环相扣,严谨有序,他们必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因为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核酸检测结果。
“所有人员开足马力,严阵以待,但我们忙而有序,对完成大规模核酸检测信心十足。”作为此次“健康哨兵”先锋队的队长,苏洁琼负责统筹检测的全流程,每一项流程都需要她的精细梳理和统筹。
苏洁琼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出发来张家界之前,丈夫和儿子为她送行,6岁的孩子依依不舍:“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妈妈,我会想你……妈妈,你自己要注意安全呀。”“你安心去抗疫,家里的事有我,我们一家四口等你平平安安回家团圆。”丈夫有千言万语,却把担心和期盼化作了默默的鼓励和支持。谈到家人时,平日里坚强干练的苏洁琼眼角闪烁着泪光。
佟锦媚是一名“95后”,她是沈阳金域的一名检测人员,近期已驰援了广州、南京、长沙等几个城市,又马不停蹄地加入到张家界的疫情防控队伍中,在“猎鹰号”移动检测车上,她主要负责标本的分析工作。成千上万的标本,要一一拧开瓶盖,插入枪头,配置试剂,加样,上机……步骤繁琐而枯躁。
“将核酸检测样本采集管打开,光这个动作就要进行无数次,每天手腕都是红肿的,于是膏药就成了我们的‘勋章’。”佟锦媚笑说。汗水滴进眼睛,不能用手揉搓,只能靠多次眨眼缓解不适,小小的身躯,大大的能量的她,每每顶着腰上的旧伤咬牙坚持工作,靠着坚强的意志力坚持到每一轮工作结束。只是,已经三个月没回过家的她,夜深之时,对家人的思念总会涌上心头。
在这个团队里,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坚守在检测台上与病毒搏击的“幕后英雄”:黄渊的老家湖南株洲也出现确诊病例,其中一例确诊病例距离独居且身体不好的母亲家仅一公里,她带着391公里的担心和牵挂毅然决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罗明在张家界抗疫工作中度过了自己特殊而难忘的40岁生日;连续工作数日的杨炎桦太过疲累,拿了一张硬纸壳在隔离带内的草坪上躺下就睡着了……
一批批检验人员在一线中贡献自己的力量,面对繁重的检测任务,他们是冲锋在前的战士;脱下一身白衣,他们也是父母、丈夫、妻子和子女。他们舍小爱,为大爱,并肩作战在一起,却没有一人后退。
凌晨5点,佟锦媚结束了当天的检测工作。在脱掉防护服,摘下面罩那一刻,她的脸庞上、鼻梁上,依旧是被口罩压出的深深印记,深吸一口气都疼。但看到当天检测结果又是一批阴性时,仿佛看到胜利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她发了一条朋友圈:“手指被夹,指甲碎掉……今天是受伤的一天,但是没有阳性,今天就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