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1年08月15日

“大数据”服务“精准防控”

本报记者 潘鑫

全市未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的人有多少?是否还有应隔未隔的密接和次密接人员?……近日,随着我市疫情防控大数据分析应用工作组的成立,这些事关防控工作的重要问题都迎刃而解。如此一来,原本依靠人工手动统计的方式被大数据的调取分析所替代,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大数据的分析应用也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指)的精准决策提供决策依据。

据了解,市疫情防控大数据分析应用工作组于8月9日成立,由卫健、通信、移动、电信、联通等部门人员构成。其中,三大运营商的工程师们组成的精干技术力量成为该组工作开展的前提和核心。目前,全市大数据系统疫情防控阵地有2个,一个是“线上”疫情防控大数据决策分析阵地,一个是“线下”疫情防控网络保障阵地。“线上”的关键在于“精准”,“线下”的关键在“下沉一线”。统筹好“线上”“线下”双阵地,利用网络信息化和大数据优势,精准出击,方能助力全市高效抗疫。

“市防指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我们就按照要求进行分析!”市疫情防控大数据分析应用组组长、市大数据中心主任田发臣介绍,他们可以通过搭建平台,申请数据,基于湖南省新冠病毒全员核酸检测信息平台数据、三大运营商信令数据、全市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采用三个维度进行全市疫情防控大数据比对分析,得到市防指需要的关键数据。

从8月9日起,该工作组每天都要提交最新的《张家界市疫情防控大数据分析比对工作报告》。该报告,都是根据市防指的工作需要进行靶向分析。在报告中,工作组还会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分析研判建议。比如8月9日出炉的第一份报告,直观地向市防指展示出全市及各区县完成0次至5次每个区间的人数及对应人员信息,根据分析报告和提供的0次核酸检测比对数据,我市迅速开展排查,确保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全域覆盖、不漏一人”。

这些计算机得到的数据,不仅更精准,还会节约很多人力方面的消耗。该组工作人员介绍,在大数据没有应用以前,很多数据的来源只能凭借原始的逐级填报,均由人工采集和比对。如果某个环节出现纰漏,整个数据就会失去意义。机器代替手工,不仅仅更精确,还能完成部分传统手工无法进行的工作。

8月13日,大数据报告再次准确地对疫情防控隔离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对比。数据以姓名为关键词,将密接数据与次密接数据进行合并排重,再与集中隔离点数据进行排重比对,就得到了更精准的应隔未隔人数。

截至8月14日,工作组已分析比对数据400余万条,上报大数据分析比对报告6期,为疫情防控提供“精确制导弹药”。

为了更方便高效采集数据,节约人力资源,减少误差,该工作组还将加紧步伐,提前完成全市政务工作平台“我的张家界”APP开发工作。在完成前的过渡期,“我的张家界”微信公众平台已于15日正式上线。下一步,许多一线发放的表格,将改为一键发送的链接,居民就可随时随地根据需要填报对应信息。提交后,后台便可以自动生成表格,数据也可随时被调取加以分析应用。

除了数据分析功能,电子政务外网的维护保障工作也是工作组的重要工作。作为全市疫情防控的基础网络,市云计算大数据大数据中心是其系统运行和数据支撑的“总枢纽”,必须做到“畅通安全、万无一失”。截至8月14日,市、区县大数据中心和三大运营商下沉抗疫一线,开通核酸监测点网络1500余个,网络故障维修62起,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托管的243个政务信息系统均运行平稳。

为了服务疫情防控工作,工作组十余人24小时在班在岗,吃住在办公室。其中,还有一名女工程师。为了得到市防指需要的数据,他们往往需要通宵达旦地分析。饿了,就盒饭、泡面对付;困了,就趴在办公桌上小憩。没有喊累,没人抱怨,每个人都默默地扛下自己的责任,这支防疫工作背后看不见的力量,正在让我市的防疫抗疫工作更加有条不紊,心中有“数”。

--> 2021-08-15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45658.html 1 “大数据”服务“精准防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