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
一九五五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激发和鼓舞中国妇女同胞奋发图强。六十多年来,千千万万的中国女性,与男人们“男女并驾,如日方东”,并肩携手艰苦奋斗,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奉献着力量。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家庭,妇女确实是可以撑起半边天的,我身边的莲莲就是其中一员。
莲莲大名胡桂莲,是永定区自然资源局一名四十多岁的女同志,个子不高,胖墩墩的,说起话来声音特洪亮,一年四季扎着一成不变的马尾素面朝天。
我认识莲莲是在二○一七年四月。她因机构改革从永定区林业局分配到永定区局机关党委工作,而我从省土地综合整治局挂职工作刚回到市局,班子分工协助机关党委工作,我们就这么遇上了。五月底,她突然来电话告诉我:“柳姐,我决定扶贫去了”。我很惊讶,此时她都四十五岁了,身体也不怎么好,怎么还要自告奋勇去基层一线呢。我忆起四月份她还曾要我帮忙联系去省肿瘤医院看病的一些事宜,就觉得她实在是不适合去扶贫的。可莲莲竟义无反顾十分坚定地去了。我为她的勇敢担当积极奉献而感动,也为她可能遇到的艰难而担忧。
莲莲出生在永定区谢家垭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深知贫困村百姓疾苦,更深知扶贫工作的艰辛。她在每月不少于二十天的驻村中,与贫困户火热打成一片,用真心,用真情,硬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挺了下来。莲莲的家中其实也是有困难的。母亲二十多年来一直高位截瘫卧床,孩子也正面临高考,但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是始终坚持战斗在一线。儿子懂事地说:“支持妈妈!”她感动得哭了。从来到合作桥乡花果峪扶贫村第一天起,看见村里百废待兴,她就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压力有多大。面对艰难困苦,她没有气馁退怯,始终相信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乡村的夜晚很静很黑,作为一个女人,她其实很怕一个人在村里住宿。在漆黑的夜晚,她害怕要到外面偏房的如厕,更害怕接到家里母亲病情的电话。过一段时间,慢慢跟村民们熟络了,她就喊住村部旁边或者贫困户家的媳妇们给她作伴。这样的相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媳妇们都熟了,便凭着聊天交流,宣传扶贫政策,鼓励她们依靠自己勤劳致富。白天,每逢走访入户,她宏亮的大嗓门,随处都是一声大姐,一声阿姨,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个真挚坦率的女书记。
为丰富村里文化生活,她趁机带领村里的媳妇们,精心组织了一支十八人的乡村舞蹈队。有了高雅的娱乐活动,村里再也听不到七大姑八大姨的东家长西家短了。大家乐呵呵地一起天天跳广场舞,邻里之间更加和睦,一片欢乐祥和。
二○一九年十一月十二日,瘫痪在床二十多年的母亲永远地离开了。当听到这个噩耗的时候,莲莲正在参加区级交叉检查,她急急赶往医院病房,却也没能赶上与母亲最后说几句话。第二年四月,莲莲唯一的姐姐也因癌症去世,她从村里赶回家,仅仅陪伴到了姐姐两个小时……二○二○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儿子无法去湖北上学,在家中一人独居,儿子为了不让她担心分心,毅然选择与母亲一起去村里驻村扶贫……
有天,她来市局开会,跟我说起这几年来扶贫的家事,莲莲——这名坚强的女汉子禁不住泪流满面。她说,在工作中苦点累点不算啥,可当你失去亲人而不能尽心意的时候,心中的痛是无法言表的。
二○二○年底,莲莲圆满完成了驻村扶贫攻坚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工作队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工作队,所在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村里的93户贫困户全部顺利脱贫;村里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部深度完善;村集体经济起来了,产业也起来了。花果峪村的变化翻天覆地,顺利跻身“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行列。
今年六月初,莲莲又打电话告诉我:“柳姐,我带队到茅岩河镇洞子坊村乡村振兴去了啊。”接到她的电话,我的眼眶再一次湿润了。茅岩河镇是永定区西部最偏远最困难的镇,这名已逾五十周岁的女汉子,她又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