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和平
8例!8月4日一天的确诊病例,达到了张家界近期的峰值。接下来的几天里,数字不断下落。
严厉的防控措施,全市总动员的艰苦努力,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
从来没有哪个事件,能让170余万张家界人每天“打开人生”的方式是如此同步:早上醒来点击手机,最先关注的是两件事,健康码又变了什么颜色,以及掌上张家界的“受权发布”。
从来没有哪个事件,能对市中心城区近30万市民的生活、工作带来如此深刻的影响:离张通道关闭,所有公共交通暂停,一些人失业,澧水大桥被“物理隔断”,小区居民居家隔离、米油面等实行“无接触”采买……与此封闭、重复的日子相对应的,是整个张家界的“大盘”。赖以为生的旅游经济停摆,重点项目停工,宾馆、餐饮店、超市关门,机关大院、居民小区全面消杀,物流中断,经济发展按下了暂停键,这片曾不断创造中国旅游业奇迹、活力四溢的土地,几乎进入了休眠状态。
张家界迎面撞上了建市以来最大的艰难。
二
旅游业是个脆弱的产业,抗打击力非常低。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决策层高度警觉。多次研判推演,一些版本的预案,人防技防的投入,危机意识的强化,一直伴随着旅游市场从冰冻到复苏、到升温、到达到2019年同期接待量的9成。
但旅游业的高聚集性、高流动性,以及“德尔塔”病毒强大的传播能力,很容易地就击穿了这道防线。张家界的经济体量太小,基础设施、医疗资源、专业队伍、技防手段等本来就先天不足。以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容载力,承接在中国同类旅游目的地城市最高的游客量,疫情防控难免捉襟见肘。即便迅速进入抗击疫情的紧急状态,第一时间关闭景区,集中安置游客,截断一切外出通道,要求市民居家隔离,重点控制高风险人群,但疫情就像雨后的一茬韭菜,长出来了。
三
这是张家界最吃劲的节点。神经高度绷紧的时段。
船到险滩,难在哪?
难在张家界所处的“危局”及她自愈的能力与时间。
一方面,要“外防输出”。与去年张家界“外防输入”防控政策相比,一字之差,防控战略却有本质的区别。从“受伤者”变为“伤害输出方”,处在疫情风口的张家界,迅速、果断、彻底地切断疫情外溢的一切通道,以免危及湖南乃至全国的疫情防控大局。这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但这场战役一旦不能速决,由于人员、信息、产品、渠道等无法融入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对本来就旅游业一花独放、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张家界来说,其他经济短板会愈加难以尽快拉长或赶上。
另一方面,是“内防扩散”。截至8月7日晚,已有确诊病例37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市指挥部的急迫感,在铺天盖地的科普宣传和不断升级的防控措施上体现,其出台管控政策越严格,越说明疫情形势严峻,对百姓生活造成的影响也越大。
再难也要坚持,张家界别无选择。
四
不进,则退。船到险滩,要用力“撑”。
作为全国疫情防控的重要战场之一,掐住外溢,内防扩散,根本的方法是群防群治,是人民战争。市指挥部按照“从快从严从紧从实从细”的防控要求,及时宣布全市进入紧急状态,要求全市党组织、广大党员发挥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全市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医护人员冲锋在前,要求所有待岗的国家公职人员(含教师)自觉参与小区、社区防控,压实属地、行业、单位、家庭“四方责任”,出台疫情防控社区(村居)封闭管理工作指南 ,限时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对风险人群一个不漏实行隔离,科学施救确诊患者……一场场十分艰苦的大考,一幕幕船到险滩需拼命的场景,在张家界动人上演。
这儿本就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当年,“十万子弟当红军”;建市33年来,张家界克服一切困难,朝着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不断奋进。大敌当前,疫情如同一个触点,再度极大地激发了张家界人骨子里的抗打击力、执行力和顶着压力夺取胜利的勇气。全社会的力量被极大地动员起来,人们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义无反顾投身疫情防控一线。
给角力中的张家界巨大信心的,是党中央的高度关怀和源源不断的后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组下沉指导,省委第三指导组现场指挥,“国家级”的专家团队、最先进的医疗设施紧急驰援;湖北、安徽等省及时伸出援手,长沙、郴州、衡阳、湘西、娄底、邵阳等兄弟市州雪中送炭,爱心企业纷纷捐款捐物……
无数双手,为张家界加力。
五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疫情防控斗争进入关键阶段,气可鼓不可泄。要一鼓作气,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扛得住,守得住,不能前功尽弃。”
阵痛中,信心和意志显得极为重要。接下来的张家界,疫情防控也许还要经历一定的胶着,短期内实现清零难度极大,市民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秩序不可能迅速恢复,但每一个张家界人都没有退路,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坚定必胜的信心,执行更加严厉的纪律,众人齐心划大船,咬牙撑过这个危局。每一个张家界人,都要有顽强的意志、不服输的精神、连续作战的作风,扛得住,拼到底,你为疫情防控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在为全国人民的健康平安作贡献。
张家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