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日,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湖湘文化调研团队前往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和湘军文化园调研湘军文化。
文人带兵,忠义血性
湘军的前身为“湘勇”,其早期领导者朱孙贻、罗泽南等都是书生出身,曾国藩组建湘军时,招募了一批同样笃信程朱理学的学子作为湘军骨干,形成了以理学治军、用书生领兵的独特风采。
在制定严格纪律的同时,湘军将领也很重视思想教化,曾国藩就在军中亲自作了《爱民歌》。不仅如此,湘军诸将在战争空闲里,还养成了看古人书、作经世文的习惯。
而从他们的行军打仗、日常行为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他们一方面有读书交游、挟击时弊、关注民生的士人风骨;一方面作为行军打仗之人,也带有精忠报国、威风赫赫的武夫侠气。
中兴将相,经世致用
作为湘军的领头人物,曾国藩的思想深深影响着湘军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其经世致用思想主要内容是“以理经世”和“以礼经世”,他的这些思想清晰体现在军事策略上。
在湘军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湖湘文化的内涵得到了丰富,缔造了“无湘不成军”的湖湘骄傲。
对于其宝贵的湘军精神,我们不禁思考——湘军“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的精神是随着他的解体而没落,还是于潜移默化中早已浸润在时代、民族的血脉中?
湘军魂魄,前世今生
时过境迁,风云往事烟消云散,湘军的生命早已被历史划上了句号。我们曾认为,湘军早已是历史课本中印刷铅字般的过往。万幸的是,大坳山没有让我们怀着遗憾和失望离开,它在冥冥之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在侯府正门荷花盛放的池塘对岸,高耸帅旗所指的方向,就有一条通向湘军文化园的小路,与富厚堂仅有十分钟的路程。湘军文化园景区的负责人王石阳先生是我们的引路人。湘军文化园还处在生机勃勃的建设之中,尽管大部分设施仍未完备,但仍体现了出色的建造构想。
但是如果仅限于此,湘军文化园只能提供一个优秀的景区运营范本,但有了湘军精神的内核,文化园就有了自己的灵魂。
园区的围墙是模仿古代木制营垒建造的,城墙下的壕沟和1:1仿制的北洋水军舰炮可以使我们很容易地回溯历史的长河,惊叹着叩开湘军营垒的大门。在草坪的一侧,一个在建的大池塘十分醒目,这里模拟的是湘军水师的训练场景,一道铁索横亘两岸,游客可以在其中扎筏泅渡,于小小的颠簸与冲击中略微体悟一点湘军水师驰骋江河的风姿。草丛中散落着用以军事训练的木架,在训练场的中间园区拟建一座巍峨庄严的中军大帐。
步道顺着地势,沿着草场渐渐向山林延伸。在步道的一边,连缀着一排展板。这些展板将为游客讲述湘军的知识,使人们在放松娱乐之余也可以获得文化的滋养。山脚下的植物迷宫构思精巧、独具匠心。植物围栏划分出不同的岔路,在关键的节点都有一架展板,整座迷宫的十四块展板对应着曾国藩参与过的十四场重要战役。
总而言之,依托着深厚的湘军文化,湘军文化园得以展现自己灵动健美的生命活力。我们仿佛可以听到这片土地均匀的呼吸声,并为它的健康成长而欢欣鼓舞。
路程终于达到最高处,白米寺天色澄明、万里无云。摆脱了幽深曲折的小路,坦途终于在我们的面前徐徐展开。
在山下的一块展板上醒目的展示着《革命理想高于天》这一篇文章,其中记载着我们脑海中那个问题的答案——湘军究竟去了哪里?
“湘军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地方武装,成为近代中国军事精神的写照”。传承一步步进行到现在,各行各业的龙头翘楚其实都是各自领域的湘军。
虽诞生于湖南的热土,但湘军绝不局限于这一方的天地。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百折不挠的湘军将永远踏着号角奋勇向前。
( 执笔:张千帆 张甜 参与:杨宇曈 李乐乐 刘越 刘冰冰 胡馨月 张义和 李子涵 摄影:杨宇曈)